迎党代会 | 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培养国际化融合型战略人才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
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同龄的俄语系在2017年底“转型升级”成为了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升级后的学院下设三个系和一个中心,即:俄语系、中东欧语系、中亚语系和欧亚研究中心。近5年来,学院以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从事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语言教学和国别区域研究的外语院系为目标,不断积极助力上外一流学科建设,为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而不懈奋斗。
优化专业布局,完善课程设置
为配合学校在关键性非通用语种领域的战略布局,学院在之前仅有俄语、乌克兰语两个专业的基础上,近5年又新增了匈牙利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等7个非通用语种专业,首届匈牙利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专业学生就业率均达100%,均有学生入职于外交部。为培养具有全球话语能力的卓越“多语种+”人才,学院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在语言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的课时数不低于专业总课时50%的前提下,增设语言学、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模块课程。作为学校最早开展课程思政的试点单位之一,学院构建了纵横交错特色显明的课程思政链体系。2018年建设的4门课程思政校级精品课程和9门一般课程均已结项;2019年学院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俄语、中东欧中亚语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19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精品改革领航课程;2020年学院建成俄语课程思政“课程链” ,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专业、全过程、全体学生的“三全覆盖”。“基础俄语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入选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和有广度、有深度的建设成果,真正发挥出领航示范作用;院长许宏教授所主持的课程《俄语实践语法》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发展学科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为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在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区域国别领域的研究,2017年,在原有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备案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和“中亚研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上外欧亚研究中心。之后,“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匈牙利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等也都陆续揭牌成立。各研究中心作为学院人才储备的基地,充分整合智力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智力能级,对接学校建设国别区域与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战略,推进上外的“双一流”学科建设。
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文化走出,学院完成《习近平用典》I、II俄译任务,2019和2020年成功申报6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数名列学界和学校前列。 此外,学院教师团队撰写的多篇咨政报告,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为党和国家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决策咨询需求。
扩大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伴随非通用语种专业的不断增设,学院同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波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一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着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邀请多名海外高水平的专家来校执教,每年都有超过50%的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以公派或校际交流的方式赴俄罗斯、中东欧及中亚地区高校插班进修。
近5年,学院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及论坛,2016年上海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语言文化视野下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研究生暑期学校;2017年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与当代世界:语言、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2017年和2019年连续举办两届“跨学科视野下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和2019年与波兰波兹南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合作,先后在波兰波兹南和中国上海举办“中国与中东欧多变关系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和2020年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合办“伟大丝绸之路上的普世价值观与民族价值观:语言、文化和教育学术研讨会”等。
强化实践育人,服务社会发展
运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围绕国家与城市需求,学院组织师生积极参与重要国际会议、活动、赛会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为国家、地方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通过外事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专业归属感。重视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同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对接,促进项目从策划实施、团队组建、管理评价等全流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领导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平台。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参与教育部俄文网站编译保障项目、承接中共一大纪念馆展陈俄文版翻译任务、承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孔子学院建设、积极参与编写欧洲疫情简报、义务为进口防疫用品进行翻译等。学院每年都接收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兰州理工大学俄语专业的学生插班学习;连续三年选派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任教师参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对口支援工作,为促进西部地区的俄语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发展,迎党代会召开
上届党代会至今,学院始终支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南,带领全院师生紧紧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思想内涵,立足“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需要和双一流学科发展实际,以凝聚引领为理念,以常态机制为抓手,以创新形式为突破,着力整改解决基层党支部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教学科研一线,开创“党建+”X的全新模式,构建起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2019年,以支部书记苏祖梅教授为负责人的“苏祖梅党建工作室”成功入选上海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计划并已顺利结项。“党建+”教学,守好课堂主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建+”多语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示范引领力;“党建+”联合,扩大辐射面,增强党建影响力。
初审 / 编校 / 伍雨薇 责任编辑 / SISU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迎党代会 | 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培养国际化融合型战略人才
相关推荐
- 齐心战疫建言献策,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上外召开线上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中获得佳绩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1.21--2020.2.4)
- 上外举办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首场讲座
-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侯赛因?埃姆雷?恩金访问上外
- SISU教学院系篇|金贸学院:教学一线牵,“云端”来相见
- 文化记忆 | 书生抗战:上外老教授厉麟似的“非暴力不合作”抗争
-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如何朗诵好中文”讲座
- 澎湃新闻丨上外学者汤蓓:若对新冠病毒认知不充分,“群体免疫”就无从谈起
- 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 上外学者姜锋:德国看待中国崛起有三种观点
- 上外学子在“话说东西”中英互译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 第五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顺利举行
- 英语学院人文实验班学子在美国奥斯汀协会征文比赛中获奖
- 上外主办第三届“智能科学与广告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光明日报》| 晋继勇:携手抗击疫情 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公共卫生合作
- 上外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文学沙龙邀请张和龙教授讲座
-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2021学年首期青年学术沙龙举行
-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 专题学术论坛在上外举办
- 上外西方语系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学术合作,传递中国发展的声音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