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文学沙龙邀请张和龙教授讲座
上外英语学院文学沙龙是一支由学院青年教师自发组成的学术团体。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这里老师们定期举行读书研讨;不定期邀请外校专家学者分享学术成果,旨在让文学阅读与阐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携同前行。
4月28日下午,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文学沙龙有幸邀请到张和龙教授以“重访汉译美国小说《一睡七十年》”为题为英语学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分享并探讨这篇译作的翻译风格、翻译策略得失及其隐含的比较文学意识。
张老师是上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外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及常务理事和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张老师是2010-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富布赖特访问学者、2002-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并于2007年获教育部直属院校“宝钢优秀教师奖”。张老师著作等身,著有《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和《战后英国小说》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讲座开篇,张老师对《一睡七十年》这篇翻译小说及上海《申报》作了简要介绍。《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名篇,也是美国短篇小说的萌芽与奠基之作。1872年5月28日发表于上海《申报》的《一睡七十年》是这一名作的第一个中译本,也是目前可考的汉译第一篇美国小说。《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成为中国现代报业的开端。次年,该报的文艺副刊《瀛寰锁记》刊登了一篇名为《昕夕闲谈》的翻译小说,一度被认为是汉译的第一部英国小说,该篇译作虽采用古文但保留了部分异域风采。与《昕夕闲谈》不同,在《一睡七十年》中原文体现美国文化特色的“西洋景”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国化的素材。
张老师指出,《一睡七十年》是一部用中国传统文学形式进行再创作的翻译小说。译作以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样貌呈现,只保留了基本情节,译者用中国化的方式对原作的故事背景、内容、人物和叙事风格等进行了改写。例如,原作中的来复枪被译为火枪。而火枪在南宋就已出现,在清朝更是成为军队的重要武器装备,不具有来复枪本身作为西方殖民拓荒意象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改写细节在译作中不胜枚举,这篇几乎没有保留任何原作社会文化信息的译作可谓一部用域外素材进行再创作的另类小说,即“假扮的小说”。虽然这种“伪作”与当时民族文化傲慢心态不无关系,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引入外来文化,增长国人见闻,并由此促成了中外文学间的交流。
接着,张老师分析了这部译作“去异域化”翻译策略之得失。“去异域化”(de-foreignization)的核心是“去背景化”,是本土化的翻译方式。从瑞普手持来复枪被译为魏某携带火枪猎兔可以看出,《一睡七十年》的译法完全抹去了小说背景中的美国社会文化要素,也就谈不上向当时国人介绍西洋文化。其次,“去异域化”违背了“陌生化”的文学审美规律,反而让译作与中国古代志怪、传奇中的遇仙故事雷同。“仙界一日,人间百年”的道教主题过于老套,也因此译作并未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再则,《一睡七十年》演绎的“遁世遇仙”的故事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现实脱节,很难让当时的读者产生共鸣。与之相比较,林纾翻译的《黑奴吁天录》正因保留了原著的异域文化背景、契合了当时备受关注的黄种人种族问题和在美华工受压迫问题,而轰动一时。
然而即使《一睡七十年》的 “去异域化”译写策略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是失败的,从中西文学交流的历史纬度看,这篇译作却隐含某种比较文学的意识。显然译者有意将西洋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梦境描写与中国梦文学及隐逸文学做主题比较,又将西洋“见闻”体或“杂记”体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做文体比较。不可否认在这两方面译作确实与原作保持了一致性。
张老师进而由这篇一百多年前美国畅销小说的中文译作为例,阐释了中西文化间的相通之处。《一睡七十年》的译者虽未能从“总体文学”的高度选择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风格,但翻译过程中的再创作凸显了东西文学中共通的母题与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隐性的、自发的历史类型学的比较意识。译作展现了东西方叙事文学的共通性,也因此是近代跨文化阐释与交流中的一种突破。讲座最后,张老师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同学就当时的翻译方式、译介对象选择、中西文化交流及彼此认知等方面存在的疑惑进行了精彩回应,在场的听众都表示受益匪浅。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杨红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外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文学沙龙邀请张和龙教授讲座
相关推荐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2.26--2020.1.13)
- 上外学者外译战疫童书在阿拉伯国家发行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卫茂平:译介大咖谈外语学习之道,一语道破当代大学生最需要这种能力
- 上外与拜罗伊特大学、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召开线上洽谈会
- 上外学者为海内外师生做《普通话典型时体标记与典型动词组合的时体属性》线上讲座
-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上外
- 扬星辰大海之志 走脚踏实地之路——将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
-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中获得佳绩
- 中匈建交70载,民族歌舞文化传:2019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孔子学院日”
- 上外新增两门课程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称号
- 脱贫攻坚 | 上外对口支援丽江市“中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 云课堂圆满收官
- 第三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 梅兆荣大使为德语系师生作“培养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中德关系最新观察”专题讲座
- 上外金贸学院“以老带新”,教学教研相辅相促
- 建校七十周年 | 校史故事:大操场(足球场)
- SISU师者|宋柯:疫情期间的在线技术担当
- 上外学生参加“全球女性领导之声”代际对话活动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0.8-2019.10.22)
- 校友风采 | 林亦凡:用语言叩开世界的大门,在热爱与挑战中“跨界”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王有勇:中华典籍阿拉伯语翻译的问题、原则与任务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