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单分子拉曼成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提出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组与罗毅研究组,在单分子拉曼成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空间分辨率推向新极限,实现了埃级单化学键分辨的分子内各种振动模式的实空间成像,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子化学结构重构技术?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Scanning Raman Picoscopy,SRP)。该成果于2019年11月8日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并于近期正式出版。
精确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对于任何一个分子相关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深刻理解分子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性质和功能的关键。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具有在实空间对单分子骨架进行成像的杰出能力,但这些技术通常缺乏精确确定单分子结构所必须的化学信息。拉曼散射光谱中包含了丰富的分子振动结构信息,不同化学基团的拉曼光谱的谱形特征各不相同,因此拉曼光谱可以作为分子化学基团的“指纹”识别工具,但常规拉曼成像技术达不到扫描针尖技术所具有的的超高空间分辨率。因此,将二者结合发展起来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TERS),可以克服各自技术的缺陷,融合两种技术的优势,为实现单分子化学结构的确定提供了可能。
2013年,由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首次展示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 [Nature 498, 82 (2013)],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一个纳米以下(~5 ?),此项突破性成果已被国际同行引用八百多次。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一方面探索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空间分辨率的极限,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独特优势。最近,该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6, 1169?1175 (2019)) 发表研究论文“Visually Constructing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Molecule by Scanning Raman Picoscopy”, 将空间分辨率推向了一个新的极限,并为最新技术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新应用。他们通过改进低温(液氦)超高真空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和精细调控针尖尖端高度局域的等离激元场,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1.5 ?的埃级单个化学键识别水平,在实空间获得了分子各种本征振动模式完整的空间成像图案,并发现和观察到了分子对称和反对称振动模式中显著不同的干涉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基于埃级分辨的分子振动模式成像图以及由此揭示的新物理效应,结合化学基团的拉曼指纹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可视化构建分子结构的新方法: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Scanning Raman Picoscopy,SRP)”。SRP方法充分彰显了基于拉曼信号的针尖扫描技术“锋芒毕显”、在实空间精确确定分子化学结构的能力。研究者以单个镁卟啉分子作为模型体系,采用“搭积木”(Lego-like)方式把各个化学基团拼接起来,实现对整个分子化学结构的构建。埃级分辨的扫描拉曼显微术所具备的这种解析未知分子化学结构的能力,无疑将引起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兴趣,催生这一领域的大量相关研究。可以预见,通过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相结合,SRP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成熟和通用的技术,将为在单个化学键尺度上确定单分子的化学结构、原位研究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表面催化反应等提供新的手段,也为生物分子的高分辨成像和结构确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尧教授、杨犇博士生和Atif Ghafoor博士为这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等单位的支持。
图片说明: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SRP)的艺术化效果图。高度局域化的等离激元电磁场会显著增强针尖下方单个分子内部局域化学基团的拉曼散射信号。将不同化学基团简正振动模式对应的拉曼成像图样进行合并,就可以采用类似“堆积木”的方式将各个化学基团拼接起来,构建出完整的分子化学结构。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z180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科研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科大在单分子拉曼成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提出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全校教授干部大会 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部署本年度党政主要工作
- 我校召开2020年专职辅导员担任学院团干部工作对接与培训会
- 中国科大在类星体中央引擎燃料供应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邓向阳调研中国科大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并慰问一线科研人员
- 中国科大揭示奥陶纪末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 少年班学院举行2020年毕业纪念活动
- 杨卫院士为我校2019级本科生作“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
- 学校召开新学期六十周年校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原位矿化组装无定形含铁碳酸钙纳米药物协同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和凋亡研究取得新进展
- 中国科大与安徽省卫健委举行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
-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参加首都五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青年”学术论坛
- 学校召开全校教工党支部书记论坛之实务培训会
- 包信和校长视察我校网络平台教学开展情况
- 潘建伟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 校领导和多名校友出席颁奖典礼
- 中国科大成功举办公众科学日(线上)活动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研制24个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演示量子模拟实验
- 中国科大在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 我校师生集中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
- 我校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幸福中国一起走"——我校老年大学庆祝建国建院70周年汇报演出圆满落幕
新闻公告
- 2.5-5um波段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研制成功 08-20
- 中国科大-德清阿尔法创新研究院今日正式开园 08-17
- 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十四五”发展研讨会召开 08-17
- 中国科大首次发现磁通量绳内部的磁场重联 08-17
- 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线上赛成功举行 08-15
高考招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