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签约仪式今日举行
5月3日上午,兰州大学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签约仪式在校本部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傅小锋,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副校长安黎哲等领导专家出席。王赤、傅小锋、安黎哲分别致辞,安黎哲和王赤代表双方签约。仪式由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主持。
王赤介绍,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将重点布局西部区域,在子午一期的基础上建成横跨国土两横两纵的监测网络,形成我国上空贯通整个日地空间的多参数空间环境基本监测能力。兰州是北纬40度和东经110度交汇节点,是子午工程的重点监测区域。作为子午工程二期重要站点的兰州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建成后将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观测基地。
安黎哲对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甘肃省科技厅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兰州大学先后成立了祁连山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搭建了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平台,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要以国家子午工程兰州站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相关院所的合作,共同聚焦国家战略,力争推动我校科技竞争力与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傅小锋表示,兰州大学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子午工程兰州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推进兰州大学建设一流的科研平台。兰州大学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立足我省科技发展实际,加强与中科院各院所的合作交流,用一流的平台培育人才,用创新的环境吸引人才,为我省科技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甘肃省科技厅基础处,国家子午工程项目办公室,兰州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大气科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新闻链接:
据了解,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沿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线附近现有的15个综合性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络。随着地球自转,子午圈上的空间环境将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实现对地球上空的空间环境的全球扫描。因此沿子午线配置空间环境监测链,对于了解近地空间环境全球结构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1993年,中科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魏奉思、王水等专家提出了子午工程的构想,当时作为中国空间物理发展规划建议附件,于1994年初上报国家科委。1997年6月,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子午工程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历经多年的筹划准备和推进,2008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子午工程充分利用中国地域优势,能够在地面持续运行,具有创新科学构思、网络式、综合性的特点。
子午工程在国际上备受关注。2010年8月,美国《空间天气》杂志特别刊发介绍子午工程的封面文章,并在该刊物的网站上以显著位置进行报道,盛赞它是一个“雄心勃勃、影响深远、令人震撼”的大科学项目。此外,我国科学家率先创意、以我为主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以子午工程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将中国的子午链向北延伸至俄罗斯,向南延伸到东南亚相关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将分布于西半球60°附近的地面观测台站纳入联网观测,构成第一个也是唯一环绕地球一周的空间环境监测子午圈,实现日夜24小时、全球纬度的同时观测。作为被众多国际同行机构和世界著名空间科学家赞誉的“中国杰出的创见”,国际子午圈计划目前已经得到了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国家相关机构与科学家的一致响应和积极参与,由各国代表参加的科学委员会已经开始工作。2011年,国际子午圈计划正式列入联合国“国际空间天气倡议”2012年8月发布的美国太阳与空间物理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将国际子午圈计划列为重要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子午工程的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协调全球空间天气联测及共同研究,推动国际空间研究的发展,促进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实质性地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中国对人类科学发展的贡献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签约仪式今日举行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兰州大学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甘肃赛区比赛中喜获佳绩
- 四川大学王彤伟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作线上学术讲座
- 陕西师范大学曹胜高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网络学术讲座
- 李少波助理教授学术讲座在管理学院举办
- 用爱的力量抵挡风雨的无情——兰州大学及时开展汛期专项帮扶工作
-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Alan Needleman院士与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
- 2020年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甘肃考区)口腔类别在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举行
-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象草花青素积累和快速生长分子机制
- 首届兰山经济学论坛举办
- 第八届中国管理学者交流营年会在线上举办
- 齐心战疫,云端传知——经济学院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 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师生作泛第三极科学系列讲座第一讲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团队”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
- 著名历史学者蒙曼做客“金城文化沙龙”并被聘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
-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微课视频入选教育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
- 第二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举办2020届毕业生口腔专场招聘会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