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研究团队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象草花青素积累和快速生长分子机制
象草(Cenchrus purpureusSchumach)因大象爱采食而得名,是禾本科、黍族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象草因其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等特点,被用作重要的饲草作物在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被广泛种植。此外,由于象草在生物能方面的优势也使其成为潜在的能源草。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广西畜牧研究所、国际家畜研究所,针对象草基因组开展了创新性研究。组装获得象草高质量象草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明确了象草的进化地位,解析了紫色象草花青素积累及其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象草作为优良饲草和潜在能源草的分子改良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该属的系统进化以及其它物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
该研究以紫色象草(Cenchrus purpureuscv. Purple)为材料,K-mer评估显示象草具有较高杂合率(1.5%)。利用Illumina、Nanopore、Hi-C测序,采用NextDenovo + SMARTdenovo策略组装获得1.97Gb的基因组,Contig N50为1.83Mb,最长Contig达到15.1Mb。结合Hi-C数据对基因组辅助染色体挂载及遗传连锁图谱,得到14条染色体,挂在率为96.65%。BUSCO评估结果达97.8%,预测注释基因65,927个。
象草为异源四倍体(2n=4x=28),包含A’和B两个亚基因组。研究表明同属二倍体植物珍珠粟(Cenchrus americanus,2n=2x=14)的A基因组与象草A’基因组具有更高同源性。通过共线性分析研究者成功将象草的A’和B两个亚组区分开来,并利用单拷贝基因分析证明象草A’亚基因组和珍珠粟A基因组具有较近的同源性。象草A’A’BB的异源四倍体基因组大约起源于6.61(4.11-10.92)MYA,并发生了较大的染色体重组。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转录组分析了象草亚基因组显性表达,结果表明其行使不同的功能。
紫色象草品种的叶片呈现紫色,一般认为苯丙类、黄酮类、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与叶片色素沉积有关。研究者从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对象草叶片紫色呈现进行了研究。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表明,象草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查耳酮合酶(CHS)和黄烷酮醇4-还原酶(DFR)、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3GT)发生了扩张并在叶片中显著高表达,其中4CL和DFR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选择。
C4植物通常在碳固定方面效率更高,具有更高的用水效率,有助于它们在干燥环境中生存。C4植物可根据维管束鞘细胞中脱羧方式的不同分为3个亚类,即NAD-ME、NADP-ME和PEPCK。研究者分析了象草中涉及C4碳固定的九个主要基因家族,包括酶和代谢物转运体,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它们在象草中发生了扩张。转录组的结果表明这些关键酶和代谢物转运体在光合主要器官叶片中显著高表达,并且发现C4的3个亚类共同存在于象草中。另外,植物激素也是控制植物生物过程(发育过程、信号网络以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从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对激素信号转导相关通路进行了分析,发现参与细胞增大和细胞分裂等基因家族在象草中发生扩张并在茎间组织中高表达。这些结果对象草的快速生长及高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该研究结果以“The elephant grass (Cenchrus purpureus)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nthocyanidin accumulation and fast growth”为题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在线发表。兰州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吉宇教授、广西畜牧研究所易显凤研究员、国际家畜研究所ChrisJones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闫启为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生吴凡、许攀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755-0998.1327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象草花青素积累和快速生长分子机制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第八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闭幕
-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发图强谱新篇——兰州大学第八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 兰州大学举办“猜灯谜、庆元宵”主题活动
- 兰州大学省级野外站建设期现场考察工作圆满结束
- 学校领导出席“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暨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
- 兰州大学成功入选甘肃省动物用生物制品创新联合体
- 【“三走进”系列报道】温暖心灵 启迪智慧 点亮人生——兰州大学萃英学院“三走进”工作纪实
- 临洮县人民政府为兰州大学捐赠爱心蔬菜物资
- 兰州大学一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 兰州大学开展第四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评选
- 兰州大学学者在“中国疏勒河流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 人人都是文明形象 处处都是文明环境——兰州大学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掠影
- 兰州大学学子获得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甘肃省选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一等奖
-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和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美国在反分裂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必将害人害己
- “兰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工作大纲与监测方案评审会在兰州大学召开
- 兰州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技术初审会在兰州大学召开
-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在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组织分会场
- 兰州大学气象专场招聘会举行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师在平凉看望校友
- 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授张莹博士再获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项目资助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