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584个来电!发热咨询电话24小时接听,专家连口水都喝不上
“您好,这里是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请讲……”记者今天在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临时开辟的现场办公点看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伟明医生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董晓艳医生已经忙开了。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截至今天中午12时,热线正式开通满24小时,共接听电话584个,其中发热咨询204人,占34.93%。
热线开通后,市民纷纷来电咨询
“我1月15日从汉口站回来,现在突然发烧了,我是不是感染了?”电话那头,是焦虑。李伟明的语气却很平静,“发烧不等于被新冠病毒感染,而且你回到上海的日子也已经超过2周了。但考虑到你有武汉暴露史,途中不知道是否接触过病人,我们还是希望你快去发热门诊排查一下。
十院等医疗机构,是最新一批加入咨询平台队伍的。像这样的来电,李伟明一早上接了七八十个,有不少还是身在外地的,看到上海开通了这样的电话,赶紧来问一下。来电人群,女性比较多,她们除了咨询自己,也会帮家人咨询。
细细梳理了一下,绝大多数来电都是因为除了呼吸道症状,纠结要不要去医院。李伟明强调,要不要去医院,主要取决于是否有疫区暴露史,以及病情的变化。每个电话,他都反复问,“你有没有去过湖北?有没有接触过湖北来的人?有没有接触过近期发烧、咳嗽的人?”如果都没有,且症状又不重,可以考虑现在家中观察,吃一点非处方药。
董晓艳是上海市儿童医院派出来的呼吸科医生。市民来电中,也有不少涉及到孩子的。“我的孩子咳嗽、发烧了,不知道现在还要不要去医院?”董晓艳说,由于孩子在放寒假,家长也保护得较好,所以接触到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确认过没有去过人群密集场所、家中也没有人从前疫区回来后,她回复,如果温度高于38.5摄氏度,可以自行用退烧药降温,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状态不错,也没有持续高烧,可以先不用去医院。如果孩子体温一直很高,精神状态不好,胃口也不好,还是要去医院。
医生接电话工作量大,徐汇区中心医院还专门给他们派出了助手,做好整理工作。尽管如此,医生还是一刻不停。几乎刚刚挂了电话,几秒内又有人打进来。记者采访的一上午,李伟明一口水也没喝过,仅仅抽出几分钟来上了个洗手间。
医生几乎一刻不停 ,忙于解答市民咨询
针对电话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两位医生表示,由于尚未看到患者本人,所以仅咨询建议,而非诊断。他们也呼吁,有呼吸道症状的市民,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如果病情加重,不要拖;如果只是普通感冒,不要慌。具体来说,非常时期可以“对号入座”以下流程:
·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提供相关信息,接线医生会及时提供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名单,需要尽快至实体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无相关流行病学史,医生会结合相关病历、医疗检验检验结果(例如血液检验、影像检查、咽拭子检查等)给出建议,属于典型感冒的,建议居家隔离治疗,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果医生初判需至实体医院就诊的,那就做好防护措施上医院去。
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院长周俭介绍,从昨天12时开通热线至今天12时,共接听电话584个,其中涉及发热的都会进行标注,为204个,占三分之一。线上咨询开通后,也已有200多位市民参与。“市民来电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他预计,随着返沪人群的增多,有咨询需求的越来越多,徐汇云医院可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正确引导公众合理就医,减少医院人群聚集喝交叉感染。
从六院临时抽调来支援现场的联络员许燕玲对来电数量和内容进行统计。她说,从昨天市卫健委、申康中心开通33672885、33682885两门电话以来,深受市民欢迎。接下来还会陆续有医院加入,一起接听市民来电。但考虑到更多医生都还在抗疫一线,后方接听电话的医生都是排班工作,人员配置有限,所以希望市民注意,本热线暂时只回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问题。如果只是询问科普知识、疫情进展,恳请大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不要过度占据热线资源。同时,如果电话占线,也请市民可以耐心等一等,给予充分理解。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64501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民晚报】584个来电!发热咨询电话24小时接听,专家连口水都喝不上
相关推荐
- 揭开颜色的科学奥秘——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朱仲良教授直播通识课《还原真相》侧记
- 密织大网、精细服务、全程护航,我校高层次人才批量涌现
- 我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 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荣获“中国医师奖”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2020年度)③|周雪飞团队:为武汉抗疫等应急水处理与安全立下战功
-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共话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未来发展战略
- 测绘学院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一行到沪西校区调研
- 得知许诗琨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的父亲第一时间写来家书——“你今后的人生路还很长……”
- 【解放日报】任声策:以“源”促“策”,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 十年,同济智慧助推上海打造全球“设计之都”
- 同济大学与上海国际汽车城等联合打造全球首个离网氢能应用展示馆
- 同济2教授获2019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 同济大学举办2020年共青团工作研究专题培训
- “党旗下成长”同济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告会开讲,大中小同济人携手共上思政大课
- 同济大学获批9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解放日报】这位护士长,最“抠门”也最“大方”
- 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话数字创意前沿
- 用实干书写担当 ——记2021年“追求卓越服务奖”获得者石振明教授
- 同济大学分类施策、优化流程,圆满完成2021年研究生复试工作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