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大网、精细服务、全程护航,我校高层次人才批量涌现
“我的答辩ppt修改了20多次,从校长到院长、师长都给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样到了答辩我胸有成竹,答辩过程也很顺利。”11月27日的学校高层次青年人才座谈会上,今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土木学院青年教师禹海涛说。他的话语只是我校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工作高筑平台、密织大网、精细服务、全程护航海量工作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近年来,学校不仅加强了人才规划布局的顶层设计,还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专门的人才规划,同时明确、强化学院育人用人的主体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构建、完善校、院系两级人才工作体系,强化学校层面的服务外,强力突显院长、系主任的第一责任人地位。
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学校陆续出台了《同济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修订了《同济大学“同济特聘(讲座)教授计划实施办法”》《同济大学“青年百人计划”实施办法》,拟定《同济大学校院两级人才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干事有规矩,才有高效率。人才议事规则就是要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决策和高效推进,特聘教授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两个办法的修订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人才新特点而做的顶层设计。校院两级人才工作责任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是因为各个学院对学科的发展愿景、人才需求状况更清楚,以学院为主体,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就能较好地推动学科迈上新台阶。”相关校领导介绍,现在学校的人才制度建设,已经从前端,延展覆盖到中端、后期,初步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制度体系。与此同时,每月一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审议青年人才入校申请。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工智能等特殊学科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继续畅通特别评聘通道。
密织人才发现、培育、引进的大网,以事业吸引人,用干事创业的热情感召人。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办副主任许维介绍,现在人才引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坚持引育并举,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广泛撒网,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我校;另一方面潜心培育现有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大家早日脱颖而出。许维拿出“同济大学高层次人才工作框架图”,记者发现人才工作的路径、要求、目标、举措、协力单位及工作流程等一目了然。许维说,有了好的规划,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跟进,比如针对人才引进,我们采取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加大海外机构合作力度、召开海外人才恳谈会等形式持续推进、跟踪服务。我们目前已经在香港设立首个境外人才工作站,接下来将考虑或派员、或借助海外校友会等力量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地设立工作站,广发“英雄帖”。研读《同济大学宣传折页》,记者发现册页里不仅列出联系方式、岗位特征与要求、各学院联系人电话和邮箱,白底蓝页的形象设计,并附有二维码,封面是一句朴实暖心的话:“同济大学期待您的加盟”。记者读出了:同济新的百年,期待你的加盟,大家一起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
有意来我校的青年学者可以参加每年一届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探路径、找感觉、定意向。采访获悉,此论坛从2016年开始的11场,到今年的第四届发展成23个学院、19场分论坛,与会海内外青年学者超过250人。“最近两年,从校领导班子到学院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许维说,正是得益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力亲为,我校今年各项人才计划申报人数多质量高,仅申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就有112人,申报上海市千人计划的71人。
学校人才部门的同志深知,细节往往决定了人才工作的成败。他们接连编辑印制了《同济大学高层次人才服务手册》《同济大学人才计划申报指南》。“有了这些‘神器’,工作人员、潜在人才都可按章办事,心里都有数了。”许维说,除了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加盟我校的高层次人才关注更多的是科研条件和干事创业的环境。现在,全校上下全力以赴解决人才基本需求的同时,主管校长经常到学院调研,了解新进人才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需求,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好酒也怕巷子深,吆喝也要把歌唱得对路子、到位置。“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针对那些培育成熟的各类别人才,从课题组、到学院直至学校,扶上马后一直送到站。”许维回顾今年新增的一批国家级人才申报、答辩全过程,依然很兴奋。
“陈校长改我的汇报PPT,从序号、标点,到颜色,细致入微”“答辩时不太紧张,因为有学校的支持”“学校在答辩组织上给予强大的支持”……座谈会上,青年才俊们纷纷表示,感谢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据悉,学校在梳理各层次人才培育情况,理出不同的申报路径后,便开始有组织、有步骤地辅导、修改、试讲,短的月余、长则半年,全程有人陪同、有人当“啄木鸟”,字词句、演讲节奏、报告重点,甚至语气语调,种种细节一捋再捋、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学院积极动员、鼓励申报,院内多对一陪伴式辅导,不断完善上会材料;学校层面请专家多轮集中指导,一遍又一遍修改,直至最后陈杰校长主持,一个一个地演练答辩。这种精细化服务前所未见。”许维表示,答辩时刻到来,今年的情况是“一人答辩,十来个人护航”。
辅导现场
会上,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杜建忠的话:“我来同济,学校给了我最好的学生,尽其所能(后来发现的)创造了当时最好的科研平台。”(程国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密织大网、精细服务、全程护航,我校高层次人才批量涌现
相关推荐
- 第15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举行
- 同济大学交通学科迎来创立106周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成立
- 同济大学党委下拨校级留存党费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 同济大学李风亭教授团队在柔性多孔材料分子识别和催化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
- 校长陈杰出席北京一零一中开学典礼,并为同济实验班授牌
- 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牵头编撰的“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丛书(第三期)”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同济大学第七届“勇往‘职’前”模拟求职大赛圆满落幕
- 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地震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道路”第四课开讲,副校长雷星晖讲述“中国机遇、国家战略与政策”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同济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在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获多项荣誉
- 同济大学2018国际创业者暑期学校活动结束
-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尧水一行来校调研
- 【解放日报】城市治理变革,关键是补上短板——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
- 移动直播栏目《听TA说》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讲,在云端创新“四史”学习教育
- 学校党委启动第七轮巡察工作
- 我校增列一批学位授权点
- 近500家用人单位入驻,万余个岗位虚位以待,同济大学2022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举行
- 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落户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推进重要母胎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东方明珠天线升顶,摩天高楼不断刷新,“同济智慧”助力浦东打造新地标(高层建筑篇)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