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成长”同济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告会开讲,大中小同济人携手共上思政大课
6月8日下午,“党旗下成长”同济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告会在嘉定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出席报告会并为报告团成员颁发纪念证书。同济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附属实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嘉定校区党工委、党委学研工部负责人,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成员以及来自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团委、各学院的5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充分整合同济大学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资源。由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学生代表与我校辅导员代表、青年学生代表7人组成的报告团,通过讲述党史、追忆校史,激励广大学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辅导员刘佳煊结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演进和自身成长经历,讲述了新时代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面对学生,他立志做知心朋友;作为老师,他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创新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勇担时代重任。他说:“过去,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怕学生觉得我们太‘红’。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坚定地‘红’,而且还要用丰富的教育方法让同学们真正懂、真正信、真正服,要‘红’得有特色,‘红’得吸引人。”
附属实验小学“苗苗宣讲团”江林思齐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他说:“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我们少先队员也是新长征路上的主角,我们的责任就是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第一附属中学“时代声音研习社”姚琪峰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那段属于同济人的长征故事。抗战期间,同济人经历六次迁校,一路辗转奔波,最终在四川李庄古镇找到一张张平静的书桌,谱写了教育报国、文化抗战的壮丽诗篇。
来自李庄的我校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时代声音青年讲师张钟月重点讲述了同济在李庄的历史。她说:“在枝繁叶茂的同济树下,我看到一代代同济人扎根祖国大地的笃实;帆船造型的李庄同济纪念碑前,我铭记了同济与李庄水乳交融、患难与共的深情;一届届支教团参与教学的李庄中学里,我体会到了新时代同济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创始人刘静静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行了理论追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刘静静积极响应号召,勇扛“理论自信”大旗,创建了“理论+”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10余场,覆盖听众近万人次。她说:“学史增信,就是应该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持信仰、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在强国征途的伟大使命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让心中埋藏的那颗理想信念的种子不断孕育,生根发芽;在与祖国同行的方向上,走好自己的新时代长征路。”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表演专业本科生、同济大学原创话剧《铸诗成剑》殷夫扮演者吴佳炜讲述了自己面对高强度排练任务,不断审视自我、沉心静气揣摩殷夫精神的幕后故事。从《同舟共济》到《国之英豪》,再到6月9日即将首演的《铸诗成剑》,在参与“同济三部曲”的演绎过程中,他在潜移默化中被一代代同济英模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他说:“作为一名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舞台上演绎这样一位英雄,对我来说,既是一次专业上的锤炼,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为‘00后’青年学子,我将与伙伴们一起,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把红色论文写在主旋律的舞台上!”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先锋党员梁甲慧通过3张照片分享了同济人跟“路”有关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同济人陈本端勇挑重任、亲赴一线,为“抗战天路”二十四道拐的改善出谋划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同济人李桦,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参与科学考察川藏公路工作时不幸遇难,年仅31岁;改革开放时期,同济人净文常用双脚丈量西藏的山川和沟壑,抒写了一名同济人在高原天路的使命与担当。秉持着这份耕耘精神,梁甲慧也将奔赴基层一线,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她说:“学史力行,不仅要从党史中汲取攻坚智慧,也要学习同济人担当奉献的济世情怀,成为傲立天地之间的栋梁之才、擎天之柱。”
90分钟的精彩报告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中小同济人围绕“党旗下成长”这一主题分层次、分阶段的携手演讲是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更是一次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工作落细落实的生动实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党旗下成长”同济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告会开讲,大中小同济人携手共上思政大课
相关推荐
- 119名2021级新学子在国豪学堂扬帆启航
- 校长陈杰开讲本学期“中国道路”第一课
- 一批对德合作新平台接连宣告成立,同济大学开创对德合作交流新局面
- 第15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举行
- 附属同济医院医疗集团眼科联盟及日间病房揭牌,中德同济眼科新技术论坛举行
- 中德学院校友分会举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论坛,三位校友分享汽车行业新变局、新挑战、新思路
- 特设“线上技术助教”岗,为全校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 同济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 2018年国际学生辅导员培训班结业
- 同济大学2020年首场空中双选会上线一周,岗位需求25000+
- 同济大学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获1金3银2铜,再捧“优胜杯”
- 校领导赴四川省委组织部调研,看望慰问在川的基层就业毕业生
- 同济大学李安虎教授课题组在三维成像领域的研究有新突破
- 我校硕士生签署沪高校首份202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选择回家乡武汉,投身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国企
- 学校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会议
- “冬天里的南极,蔬菜长势良好”——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胡淼医生南极种菜记
- 我校与相关单位联合发布《2020中国区块链城市创新发展指数》报告
- 每次下班都很担心自己…… ——90后医生任慧娟的武汉战疫日记
- 我校6人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1个集体获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
- 杰出校友潘云鹤院士毕业50周年返校座谈会举行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