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2020年度)③|周雪飞团队:为武汉抗疫等应急水处理与安全立下战功
“这支水安全‘特种兵’曾在武汉抗疫一线立下赫赫战功。”业内专家说起周雪飞团队的“应急水处理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赞不绝口。这项技术近日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周雪飞
“武汉方舱医院设立,急需安全的厕所和清洁消毒设施,而且说要就要,马上得用。”团队负责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雪飞教授介绍,“武汉抗疫指挥部2020年2月4日来电,要我们第二天应急移动厕所安装到位,确保使用者安全和排泄物安全处置。好在我们这项研究开展得早,技术路线成熟,设备开发齐全。”24小时后,第一批150个应急移动厕所运到武汉,投入洪山方舱医院使用。数月的抗疫战斗洗礼,这支水安全“特种兵”在武汉表现良好。
应急厕所产品应用于武汉方舱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
周雪飞介绍,传统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工艺,在突发事件面前常常手足无措,鲜有处理能力。针对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团队2006年开始,开始构建应急水处理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研究、开发。
要构建一支无往不胜的特战部队,对于水处理来说,独门装备首当其冲。小清新如雪糕的白墙,远远就看见红红的门,加上镶着粉红带边的顶,厕所的样貌很是温馨、可爱,不仅好看,这块立柱状雪糕里面的设计是一人一蹲位,杀菌消毒(消灭新冠病毒)的功能强大。
打开厕所门,拿起遥控器,开紫外线杀菌灯、手部消毒机:手伸过去,水喷淋,手湿了,进入消毒环节。“这些都是我们能看得见的,如果说紫外线灯主要杀灭空气中的悬浮病毒,我们研制的特殊配方消毒剂,则是灭杀粪水污物中的病毒。”周雪飞介绍,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应急状态下如厕水安全环境。小厕所采取的模式是原位消杀,粪污全部密闭收集,整个过程不与空气接触,采用负压收取装置,抽走后集中起来继续消杀。
应急状态下,比如雷神山这样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其化粪池就要消毒,以降低病毒扩散风险。模块化的元器件,第一时间到现场组装,用于应急医院等设施,处理产生的污水。
深度氧化处理反应器
再者,应急状态下的水,如何知道它是干净、可以使用的?送样到实验室?“太费时费力,我们发明的便携式检测系统,现场一测,就知道了。”周雪飞说,突发事件到来,公共电力等供应往往中断,如何保证饮用水的供应?“我们的方法是:现场抽取水,净水过程采用无动力自净化设备,就像梯级净化的湿地原理一样,走了这些流程后,水就能饮用了。”
据介绍,围绕应急状态下的水安全,团队联合上海华杰、上海市政院、杭州银江环保等单位,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攻克了基于新型过氧化物的绿色高效消毒技术,创制了系列装配式应急移动厕所产品,并制订出我国首部移动厕所清洁消毒技术规范,解决了移动厕所建设与清洁消毒的短板问题,实现重大疫情期间使用者安全和排泄物处置安全有保障。成果应用于武汉方舱医院、高铁站台、高速道口等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构建了室外污水负压收集系统,开发了高效一体化、模块化生物反应器,解决了突发事件下污水收集困难、处理效率低等技术难题,实现污水高效处理和安全排放。成果应用于医院医疗污水处理,保障了出水水质的安全。
构建了适合现场应急快速分析的便携式水质检测系统。周雪飞介绍,团队基于光谱修正法与CIE颜色空间理论,开发出用于显色溶液测量的分色色度仪,提高了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配套研制出四十余种显色性能优良的全粉检测剂,并采用胶囊装药等方式。开发出一体式硅藻土动态膜自流出水饮用水净化新技术,研发出易操作、移动式、多功能、可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设备,解决了事件突发时适宜性应急供水技术设备匮乏的问题,实现了应急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便携式水质检测仪获2014年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创新一等奖;被第32次南极科考队用于长城站水质检测,为南极地面水提供第一份水质原始数据。”周雪飞告诉记者。
模块化废水处理设备应用于火神山医院废水处理工程施工现场
截至目前,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制订标准规范3部,发表学术论文106篇。相关技术成果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得到推广,有力推动了应急水处理领域的革新升级,引领着防控病毒介水传播疫情的发展方向。(程国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2020年度)③|周雪飞团队:为武汉抗疫等应急水处理与安全立下战功
相关推荐
- 院士、“杰青”等纷纷走上《专业导论》高端讲座讲台
- 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
- 教育部与上海市签约!加快落实各项教育改革任务,更好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上海学校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行
- 【文汇报】 致疫情下的新妈妈和准妈妈一封信:注意日常营养,关照情绪变化,这几点小知识别错过
- 翻译界知名学者线上汇聚,共话“当下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理论探索”
- 【上观新闻】雷神山今交付使用,总设计师:“深深感受到母校校名承载精神,同舟共济”
- 学校党委启动第九轮巡察工作
- 同济大学面向新老学生启动紧急灾害专项救助工作
- 上海市委副书记廖国勋来我校调研大学科技园建设
- 同济大学联合承办首次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全国高级研修班
- 郑时龄院士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
- “艺术中的建党百年 绘画里的中国精神——绘画作品中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文献展”揭幕
- “中国精神”大讲堂第九讲“弘扬小岗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线上线下开讲
- 学校举办全国劳模姚启明先进事迹报告会
- “青春告白祖国”实践育人报告会举行,一批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 张弛研究团队在中红外过渡金属亚碲酸盐二阶非线性光学晶态材料研究中再获突破性进展
- 119名2021级新学子在国豪学堂扬帆启航
- 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成立,将聚焦七大领域呼吸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攻关
-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研一学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期刊《JGR:Space Physics》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