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获批9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同济大学9个虚拟教研室名列其中,包括3个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5个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1个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虚拟教研室,获批虚拟教研室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六、上海第一。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部决定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虚拟教研室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虚拟教研室分为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教研室等类型。
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二是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三是共建优质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四是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本科生院表示,学校将以虚拟教研室建设为契机,聚焦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强化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获批9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相关推荐
- 我校开展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 “百年回望,溯源初心”实景沉浸式党课开讲?,《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为师生讲述党的初心故事
- 同济2教授获2019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 联赛首战告捷,我校男子足球队超级组大胜上工大
- 张弛教授研究团队在二阶非线性光学氧化物晶体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⑥ | 群雁高飞因头雁——记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之高绍荣团队
- 校长陈杰为全体同济学子上爱国主义教育大课
- 接续支教助学、调研道路安全、寻访红色足迹,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赴贵州赤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外国语学院“手拉手”爱心助残志愿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 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启动,同济大学5个专场开讲,打造国际青年学者的学术“嘉年华”
- 【人民日报】八方驰援 防控一线
- 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召开2020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济大学2019年学生党支部书记论坛圆满落幕
- 积极备战大赛,第六届“卓越杯”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评审举行
-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来函感谢同济大学为有效应对两次寒潮、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 同济大学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2年学校重点工作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影视教育基地”揭牌启动
- 同舟共济战疫情,同济后勤以实际行动践行庄重承诺
- 同济大学首份本科生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 学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