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70周年】校史故事:说说我们的95弄
在校庆7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起我住了22年之久的95弄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我家于1958年搬至东体育会支路95弄,时至今日,搬离这条弄堂将近40年了,在其它地方也居住了不短的时间,可是如果夜里做梦,时常会觉得睡在4号的老房子里,真的好奇怪,脑海里忘不了的只有95弄!
95弄里有1号到9号,85%以上的居民是“外语里厢额宁(人)”(当时模范村居民都是这样称呼在上外工作的人)及家属。1号—7号是面对面的两幢三层楼房,厨房卫生间至少是由两户人家合用;8号是伫立在弄堂口的二层小楼房,俨然像座小岗楼。9号是学校自己盖的独立成套的家属楼。
如今想起来,我家所住的4号底楼的二居室,可能在整个上海滩也找不到像这样的:南北两间房间中间相连,两间房间都缺一只角,过去曾经是取暖的壁炉。四面八方不是门就是窗,光说门的话,我家除了北面没有门,东、南、西面都有门,而且朝南的是由一排4扇木制结构组成的玻璃长窗,门开出去就是三级石头台阶,即弄堂了。我家曾经遇到过深更半夜突然有人敲门的怪事,当时只有年幼的弟妹两人在家,把他俩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们弄堂里,除了我父亲以外,还有6位也是学校的第一期学员,他们是王燕浪、郭倩、朱纯、戚雨村、麦毅强,浦允南;二期学员:陈青、宋子春。9号里曾经住过:金昔明葛因夫妇、周一光、韩坤李为冰夫妇、麦毅强、吴乃敦刘良芳夫妇、戚雨村、狄兆俊丁贵珠夫妇、周文慈、潘绪年(曾经当过志愿军翻译)、刘玉麟徐亚男夫妇等。
我们小时候都是在附近的东体育会路小学读书,我和王燕浪儿子、陈青儿子、潘绪年女儿是同班同学,不知何故,戚雨村女儿没分在我们(1)班。
我父母称呼吴乃敦为“阿敦”,而我小时候一直叫他“矮凳叔叔”,因为听起来上海话里的“阿敦”与“矮凳”发音是一样的,长大了才知道自己叫错了。在这里,还得提一笔:妈妈离休后不久便身患重病,当时担任工会主席的阿敦叔叔,给予妈妈很大的帮助。
文革期间,受到冲击的人员的住房来了一个“大调动”:原来是两大一小的房间被压缩至一大间加一阁楼;居住在9号里的几户居民得从独立套间中让出一间,其中会画老虎的汉语教师狄兆俊一家干脆被搬离了。我家也遭遇了:一天,住在1号里的陈姓父子俩携带皮卷尺在我家拉开皮尺丈量房间,不知道是因为房间的门窗实在太多,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们测量后就没有下文了,使我家躲过了这一劫。
在这几年里,9号陆陆续续搬进了六对夫妇(他们是陈爱宝、王益康李瑞华夫妇、朱圣鹏王小英夫妇、洪丽华、沈龙官、虞泉银),他们就入住了被让出的一间,或者是两对夫妇合住一个套间。在他们中间,我意外地发现了我仰慕已久的一位大姐姐:漂亮的脸庞上有一对似外国人的多褶皱双眼皮下的大眼睛,微带黄色的头发,梳着两根齐肩长的辫子,然后是用天蓝色绒线扎的有点卷曲的辫梢,我在学校里看见她总是在当外国人的陪同翻译。十多年后我得知她是李瑞华老师。八十年代,这里还住过穆国豪张宝珠夫妇,张老师的童年是在美国度过的,她的英语发音特别标准,曾经录制过中学生英语教学磁带,并在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电影中为潘虹饰演的李彤作英语配音(我有幸在现场)。
1970年妈妈被分配到化纤五厂去“战高温”,同去的还有陈爱宝、丁贵珠、柳震。他们就和厂里的工人一样,做“三班倒”。当时陈爱宝已经有了女儿文文,妈妈就像贴心的大姐姐那样照顾陈爱宝母女,陈也经常到我家来串门,记得一次妈妈还摆了一桌圆台面,招待陈夫妇(我顺便也请了一位发小)。他们这“高温”一战,就是七年,直到1977年才返回学校
我们弄堂里最风光就数陈青家了。抗美援朝结束后陈青转行到了外贸系统工作,并且常驻香港。早在70年代,他家就拥有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了,真让弄堂里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而留在我耳畔的却是陈青爱人缪洁君阿姨呼唤其大儿子“'老虎'契(吃)饭咯—!”,几乎整条弄堂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我们居住在含有“体育”两字的路上,弄堂里还真出了两位世界体坛上的人物呢!3号里总务处周恒淦的儿子周明(小妹的同班同学),是国家游泳队副总教练,他曾经培养过庄泳、杨文意、乐静宜、沈坚强、蒋丞稷等不少游泳名将,其中庄泳、杨文意分别夺得了世界冠亚军;而陈爱宝第三个孩子叶冲,真的像其名字一样,冲出了中国,冲出了亚洲,成了世界花剑冠军。
如今,第一、二期健在的学员所剩无几,六、七十年代搬进9号的小青年也都搬离且已退休。95弄早在20年前就被拆迁,荡然无存了,但是它却深深地留在在我的记忆中不肯离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建校70周年】校史故事:说说我们的95弄
相关推荐
- 上外举办第二届中外古典法学青年论坛暨 “不列颠古典法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 苏丹媒体团到访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 各国青年“云”体验中国文化:上外举办2021中国文化暑期项目
- 一堂“爆棚”的网课:上外助力滇西地区外语教师“云培训”
-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者获得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立项资助
- 上外举行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 建校七十周年 | 校史故事:大操场(足球场)
- 阿联酋主流媒体《观点报》报道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在阿参加抗疫志愿工作
- 《中国社区报》| 俞祖成 黄佳陈:吸引高校毕业生进社区?重在政策倾斜
- 关注译学当下,探索共同未来丨第四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 视频访谈 | 上外学者梅德明:编写教材与辞书,家国情怀是首位
-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挺老师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立项资助
- SISU师者|宋柯:疫情期间的在线技术担当
- 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2020年度理事会线上召开
- 智援战“疫” | 东非新冠疫情简报背后的“迷你”专业与“广阔”观察
- 上外吴昀桥中标2020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
- 上外学者在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35届年会上作报告
- 守初心,担使命 | 坚定如磐初心、勇担历史使命: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上海外国语大学诸同英、冯玉律教授分获“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 “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
- 上外学子包揽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班牙语组一等奖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