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举行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12月7日至8日,“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暨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松江校区教育会堂举行。
上外西乐团和上外附中阿卡贝拉合唱团带来了小提琴协奏曲《我爱你中国》和唯美的人声组唱《茉莉花》。上外学子一曲校庆原创歌曲《校徽的颜色》把上外人为梦起航,70年光阴似箭的年华唱在心间。
一部温情脉脉的校庆主题宣传片让在座的来宾穿梭在梦幻光影之间,重温了上外建校七十载的峥嵘岁月。岁月更迭,上外始终不忘自己是“国家队”,以民族的使命和国家的责任为己任,历代上外人以向“上”的红色基因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创新、创造的精彩故事,以向“外”的世界视野铸就了海纳百川、胸怀天下的卓越品格。上外人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颗心。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指出,大学应当兼具“国家属性”和“全球责任”,中国高等教育要提质增效,首先要完善治理体系,让大学少一些“行政”色彩,多一些“学术”味道,让大学发展更有活力;要促进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上,让大学贡献更有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从“全球时间”里找到“本国时间”,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闭幕式并致辞,他肯定了上外自办学以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上外立足新起点,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理念,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建设好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推动学校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闭幕式上,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司长姜华出席并宣读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的贺信,她表示上外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上外的贡献使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纪事》杂志在内的重要产品中文版本成为可能。今年也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六周年,她对上外的卓越贡献作出感谢,并期待双方今后更多的合作。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提到,希望上外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深化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突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办学特色,大力培养更多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外国语大学”,为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指出,培养新时代的一流人才,对现代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理念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瞄准国家需要,推进学科建设;要立足科技前沿,谋划学科布局;要打破专业边界,开展学科交叉;要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学术交流。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用Complexity(复杂)、Conflicts(冲突)、Consensus(共识)、Competence(能力)、Communication(交流)、Cooperation(合作)、Community(共同体)等7个以c字母开头的单词作为总结关键词指出,当前我们的世界急需共识,作为大学,我们应当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提升核心素养和能力、加强知识供给、增进沟通交流、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担负起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上外校长李岩松致辞表示,校园、校史、校友见证了上外的昨天,学者、学生、学术成就了上外的今天,面向未来,上外会更加致力于人的全面成长,致力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力于追求人类共同福祉,努力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为追求人类共同福祉贡献大学的智慧。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指出,上外北外,一南一北,志同道合,携手并进。70年来,上外因时而变,立足时代,服务国家发展,勇立时代潮头,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保持领先的学科优势,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体作出新的卓越贡献。
上外法语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朱高峰强调,文化、自然科学技术、信息与语言联系紧密,上外积极推动信息科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科学学科与语言学的深入融合,加强语言学等学科深入发展、未来,将使得上外办学育人模式与外语教育发展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德语系主任、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外1991届毕业生陈壮鹰主任作为上外教师代表致辞,回忆初上课时的紧张与作为中国学者发言的自豪,他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每个上外教师最自然的流露和表达,践行前辈教师的育人初心,发扬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职业内涵。
上外2009届优秀校友、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周瑜与上外1949一期校友、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常务副局长顾锦屏、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1998届英语专业校友,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上外2016级学生熊子卿共同讲述了自己与上外的故事,畅谈“上外精神”。
作为第一批上外人,顾锦屏回忆了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与峥嵘岁月。“我们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的学习热情却很高。” 为响应国家需要,当时的大多上外人以学习俄语为主。“祖国当时紧缺外语人才,时间紧迫,我们都是分秒必争地在学习。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早早来到操场,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早读自习了,操场上到处都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现在想起来,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顾锦屏校友怀念地说。
投身于对外贸易事业的王磊校友表达了对母校由单语种到多语种,进而到多学科变化的喜悦之情。“我认为这个变化趋势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在我们与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有贸易合作,而事业的发展与母校的培养、与上外精神是分不开的。”
吕培明提及上外大师们严谨踏实的治学与为人态度对自己往后执教治学的影响。“我认为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财富除了同学之外,就是‘大师级’的老师们了。在上外学习时间中,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大师们的课程,他们为人的风度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熊子卿也谈到他如何利用所学向世界讲好上外故事、中国故事。虽然身处相同或不同的领域,各届上外校友都秉持自己的初心把握新时代、顺应新格局、响应祖国与时代的召唤,这是他对“上外精神”的理解。
1986届校友,央视主持人杨锐主持“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题仪式中,22位中外校长走上舞台,探讨对“大学理念”的思考,表达对于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的祝福,共同倡议“携手谱写人类共同命运的教育新篇章”。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目前已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25所大学、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学校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也成为中外文明互鉴的传播者和中外人民沟通的桥梁。
七十华诞,处处精彩
主题为“智汇启航 携手共进”校友论坛在图文信息中心穹顶会议室举行,校友代表齐聚,忆峥嵘岁月,抒上外情怀,谈发展方向,论人才培养,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共谱未来篇章。
“大美上外” 李墙画展开幕式暨上外70周年校庆原创歌曲与校庆LOGO征集评选颁奖仪式在语言博物馆临展区举行,画美、曲美、设计美,大美上外,美美与共。
“与国同生,七秩情缘”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师生校友联欢会在教育会堂举行,且看今夜,为你诉说精彩。絮语心声,故事讲述上外精神;动情歌舞,传递我们的上外情缘;星光璀璨,携手献礼七十华诞。
校友祝福,心系母校
拍摄了四位“上外女生”照片的作者——1949上外一期校友梁义彬,谈到对于上外的回忆,他说,“我把上外完全看作自己的家,70年我都没有忘,一直把它记在心里。”
1978届上外德语系校友,现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建华说,“虽然毕业很多年了,但我跟上外的老师、同学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因为这是我们的根。”
2005届校友应昊元今天带着她的先生和孩子回到了母校。作为第一届搬到松江校区的上外学子,她表示这一次回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校园变化很大,更美了!”
2018届校友李丹在母校70年华诞之际再次回到了这个栽培她的地方。她很感谢母校为学子们提供了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好好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拓展视野。
图文亮灯,
芳华70载,上外人带着对母校的印迹追寻和感怀无限的变迁,永怀一颗初心;承着先辈的嘱托回溯与展望全新的故事,永葆一份力量;握着画笔肆意挥洒芳华万千,传递一行新诗。遥望那年今日,一段满载期待的故事点下最为朴实的初笔;展望精彩未来,一段绵延七十载岁月的色彩注定继续绽放光彩。
蓝顶穹光,是独属于西索的风景;鹅黄遇微红,洒下一夜的暖意。今日的灯光似乎格外亮进人的心里,把前路和过往都一一映照。愿此时此景的图文作为一道渲染大地的路标,指引每一颗情系上外的心,将每一段七十载芳华站成永恒。
初审 / 编校 / 金润晶 责任编辑 / 钱俊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外举行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相关推荐
- 西方语系师生在阿根廷知名期刊《DangDai》发表论文 讲述中国教育脱贫故事
- 智援战疫 | 中阿中心传递的国际声援“正能量”
-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献教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工作重要论述”专项课题立项资助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礼赞上海社科大师:方重(上海外国语大学)
- “译”起战“疫”:上外英语学院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时
- 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10.19--2020.10.25)
- 守初心,担使命 |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
-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讲座|李晓东:历史重建:埃及考古沉思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6.18-2019.6.30)
- 云端会面,探索魔都: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中乌文明交流互鉴”线上夏令营一周主要活动回顾
-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原理)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线
- 上外蒋晓鸣老师获2020年度“曙光计划”项目资助
- 《21世纪英语教育》| 赵留: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育
- 领略汉语风采,展现文化魅力: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中日文明交流互鉴”线上夏令营第一周文化活动回顾
- 聚焦丽江教育 贡献上外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丽江市“中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 云课堂第二讲精彩纷呈
- 梅兆荣大使为德语系师生作“培养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中德关系最新观察”专题讲座
- SISU教学院系篇|德语系战疫情,转思路,保效果
- 校庆70周年 | 联通世界与未来:开在进博会里的上外国际会议
- 智援战"疫”| 丝路战略研究所与“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
- 从“立德树人”到“铸魂育人”——马院王文臣副教授为继续教育学院作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