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章玉贵:把准人民币升值与培育货币国际声誉的脉搏
在金融传导机制高度敏感的今天,汇率作为衡量一国整体经济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动态变化的符号,尤其令人关注。
国庆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在岸汇率上涨近千点,为2016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若以瞬时涨幅衡量,则创下15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以季度的汇率变动周期来算,今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在岸汇率的涨幅为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点。
不过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先降后升之势,年初至今年5月底为下降阶段,6月之后则步入升值阶段,呈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的特征。以10月12日的收盘价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较于去年底的升值幅度为3.3%,低于欧元等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预计在央行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在合理区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在国际市场人士对人民币本轮升值的相关解读中,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亚洲市场战略和研究主管Christy Tan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认为,人民币升值前景正变得更具结构性,不再仅是周期性升值,并且由于离岸交易正在增多,全球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人们相信,人民币正变得更加国际化。
就专业的角度而言,国际市场人士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分析,与人民币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前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体现出国际市场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成就的肯定。尽管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主要的投资、计价与储备货币演进的时间跨度会很长,但是,一个可喜的趋势变迁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显著加快了与国际金融指数与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促使国际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力度。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的规模高达1280亿美元。今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央行取消对QFII与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的政策作用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入力度显著增加。其中,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成就尤为显著。今年前9个月,外资就增持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中国债券。2020年9月25日,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国债纳入其固定收益旗舰指数产品——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至此,中国债券已被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富时世界国债指数悉数接纳,中国债券市场未来3至5年内将吸引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被动跟踪资金流入。
人民币升值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进而成为全球唯一避免“萧条经济学”回归的主要经济体。全球金融资产基于避险的需要,增加了对人民币资产的关注与投资。自疫情发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们最初面临的棘手难题是有模型无数据,而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并造成供应链和产业链断裂、各国面临大规模经济停摆时,他们又忙于翻箱倒柜寻找应对之策。中国作为率先受到疫情冲击的超大型经济体,在疫情发生初期即通过超强领导力全力抗击疫情,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另一方面,面对疫情作为超级“黑天鹅”事件所引致的重大不确定,中央出台了以“六稳”“六保”等为核心的一揽子应对措施,并就加强国际合作抗疫,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脱节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努力,不仅取得了抗疫的巨大成功,也避免了中国经济在疫情影响下步入衰退周期。
市场是最聪明的体系性存在,在价格发现机制作用下,金融嗅觉极为敏感的国际投资者当然不会错失可观的盈利空间。目前,10年期的中国国债收益率超过3.1%,而同一期限品种的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则不到0.8%,在240个基点的可观收益差距面前,国际投资者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是非常自然的逻辑安排。
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在日益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相对乐观的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以及稳步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向国际市场有实力的参与主体发出了增持人民币资产并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红利的有力信号。
疫情的全球蔓延突显出并非所有事物都能由市场自由解决。在疫苗问世远比经济刺激政策更能消除市场恐慌的今天,中国应对疫情影响的宏观政策既着眼于以超强防控力度消除恐慌之源,又以政策的精准投放稳住市场情绪,并让经济逐步进入复苏的轨道。政府不仅即刻发挥了“守夜人”的角色,更扮演着危机时刻的市场秩序维护者乃至“最后贷款人”角色。这种对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管理能力和相应的国际协调能力,是人民币逐渐被国际市场交易主体接受,进而提升至使用和持有的重要支撑。
货币存在价值就是交易的便利化、稳定性以及其所包含的国家信用、软硬实力等立体化的力量体系。在全球经济活动日益金融化,但也越来越不稳定的今天,代表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工业化、金融开放和发展成就的人民币,在加入国际储备资产俱乐部,并初步获得了部分投资与计价功能之后,将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扩大开放而加快融入国际货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也将在逐渐掌握复杂金融系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培育货币国际声誉的脉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证券报》| 章玉贵:把准人民币升值与培育货币国际声誉的脉搏
相关推荐
- 乌克兰驻华大使谢尔盖?卡梅舍夫先生访问上外
- 魁北克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庆上外魁北克研究中心成立第20周年
- 上外留学生读习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感想
-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外召开
- 欣逢华诞喜相庆 共祝孔院日益新:撒外孔子学院迎国庆七十周年暨庆祝孔院五周年系列活动报道
- 《光明日报》| 晋继勇:携手抗击疫情 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公共卫生合作
- 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12.21--2020.12.28)
-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曹静一行访问上外
- 守初心担使命 显特色享资源:上外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
- “继承百年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
-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加快培养能参与各领域全球事务的卓越专业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
- 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 SISU教学院系篇|金贸学院:教学一线牵,“云端”来相见
- 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上外西方语系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学术合作,传递中国发展的声音
- 上外举办2019届赴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就业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东方网】 | 王金钰:日本为什么坚持如期举办东京奥运会?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营仪式
- 《21世纪英语教育》:明确专业属性 塑造人文精神:上外人文实验班引领英语专业转型发展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入选《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案例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