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 | 上外学者朱威烈 王广大:新冠疫情和中东国际关系
近日,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朱威烈教授和执行主任王广大教授应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会长杨洁勉教授主持的“大疫背景下的国际战略格局变动”专题报告约稿,在该学会发表题为《新冠疫情和中东国际关系》文章,全文如下: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地处亚非欧结合部的中东地区自难幸免。两个多月来,地区的内部冲突、外来干预均在持续,既有热点未见降温,近又加上经济领域的油价急跌,形成叠加效应,致使地区局势更趋严峻。中美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迥然不同的应对治理政策和方式已引起中东国家的高度关注,成为他们调整大国关系进而推动地缘政治格局转变的重要因素。
一、中东疫情发展态势严峻,或成为下一个重点关注地区。
中东疫情呈上升趋势。1月29日首例确诊患者在阿联酋出现,截至3月29日,中东已有23个国家出现新冠疫情,累积确诊58508例。其中伊朗38309例,土耳其9217例,以色列4247例,有统计的20个阿拉伯国家6735例。阿拉伯国家中的确诊病例患者大多有伊朗或欧洲旅行史,近期各国又出现本国接触性传染或聚集性传染确诊病例。总的看,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中东四大力量确诊病例数量不但按占国家人口比例看已经不低,而且增长都很迅速。
中东国家疫情发展前景严峻。两个多月来,中东各国已相继出台宵禁、隔离、禁止聚会、关闭边境、宣布卫生紧急状态等防控措施,积极筹措防控物资和医疗卫生设备。但地区国家发展并不平衡,防疫前景仍很严峻。其原因,一是上述数据并不能反映动荡冲突国家的真实情况;二是中东伊斯兰国家宗教活动频繁,信众很难适应长期禁足、宅家、不集会、不去清真寺的生活方式;三是不少经历“阿拉伯之春”政权更迭的国家还处在国家重建或制度重建阶段,尚无能力做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聚心合力,共克时艰;四是时起时伏的外部干预和内部冲突短期内不可能立即消停,因而形不成地区开展联防联控的客观环境;五是除以色列外,各国的医疗资源条件和检测手段等都不具优势,海湾产油国近期正忙于保市场份额的油价战,无力对他国及时施以援手。鉴此,中东似有可能成为继欧美之后下一个世卫组织重点关注的地区。
二、美国坚不放弃制裁伊朗、叙利亚等国,油价急跌等地区新旧矛盾交织正与地区疫情产生叠加效应。
中东疫情以伊朗首先大规模爆发,伊朗也是地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迄今仍坚持对伊朗单边制裁,禁止伊朗进口急需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封锁医疗物资的输伊通道,导致伊朗抗疫难上加难。叙利亚境内已发现确诊病例,叙政府须一面应对美在叙北部的军事占领,一面开展防疫,也亟待解除美西方的单边制裁。今年初美悍然杀害伊朗革命卫队和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领导人后,美与伊拉克什叶派组织间始终交火不断,造成伊政局持续动荡,政府开展防控疫情工作举步维艰。此外,地区内部的既有冲突也未见缓和;土耳其继续出兵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支持叙反政府武装,企图巩固它在叙的长期军事存在;联合国安理会虽已通过2510号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达成持久停火协议,但2月18日至今,东部“国民军”与西部民族团结政府间的战争并未平息,支持两派的境外国家也仍在向利运送武器和武装人员;也门则像利比亚一样也无法将防疫提上日程,因为两个多月来,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仍在多个地区交火,互有死伤,且很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中。
油价战对中东国家防疫具有重大影响。新冠疫情在中日韩等国爆发后,海湾产油国即忧虑世界石油主要进口国,特别是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急剧下降”,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将呈长态化趋势。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在OPEC+内未能达成联合减产协议后即决定大幅增加日产量,迅即导致油价急跌。中东疫情尚在蔓延,海湾产油国为确保世界油市份额而压低油价,也对中东和全球经济走势造成冲击和震荡。产油国自身将因低油价而减少投入,且很难维持它们对地区阿拉伯国家定期或不定期的援助。中东当前持续动荡的地区形势及近期凸现的低油价,都将对地区国家的防控疫情阻击战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中美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迥异的应对理念和做法已引起中东国家高度关注,成为他们调整大国关系进而推动地缘政治格局转变的重要因素。
中东历来是大国竞争与合作的舞台,中东所有国家都重视大国关系。当前疫情期间,中东国家更注重平衡大国关系,对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走向疑惧上升,注意改善对俄罗斯关系,不挑战俄在地区的存在和利益,对欧洲和中国更加倚重。中东国家与欧洲传统地缘关系紧密,但欧洲现已成为疫情“震中”,自顾不暇,暂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中国防控疫情的理念和综合举措赢得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赞赏。中东国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应对疫情的理念和做法,认为中国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中国应对疫情的理念和举措更具优势,成效更加明显。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承担起相应责任,及时将病毒情况告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尽到最大努力抗击疫情。沙特国王萨勒曼表示,沙方希望借鉴中方成功经验,加强卫生医疗等领域交流合作。
因与中国拥有长期友好关系,疫情肆虐中国之时,中东国家与阿盟、伊合组织等一致支持中国抗疫。全球抗疫时刻,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与中东国家分享疫情信息、救治经验并提供必要援助。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派出医疗救治小组,向伊拉克和毛里塔尼亚援建生物实验室和传染病专科门诊楼,向埃及、沙特、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阿曼、卡塔尔等国捐赠抗疫设备和医疗物资。中东国家不仅看到了中国的支持,也拿到了中国的援助,更感受到了中国的深情厚谊,认识到了中国是他们的真朋友。埃及总统塞西表示,埃方感谢中方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相信通过共同抗击疫情,埃中两国友好关系将更加深入。
抗疫期间,中东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向东看”的势头更加明显。这体现在他们已经接受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一带一路”倡议,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希望在公共卫生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也希望在全球治理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借重中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中东国家看到了中美不同,也看到了美国已经失去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主导权,会进一步调整大国关系,推动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专题报告 | 上外学者朱威烈 王广大:新冠疫情和中东国际关系
相关推荐
- 迎党代会(四)| SISU师资队伍:加速打造人才高地,夯实学科发展根基
- 《环球时报》| 马丽蓉:丝路文明蕴含全球治理经验
- 致敬!今天,你们是上外最耀眼的明星: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举行
- 《光明日报》 | 王广大:携手抗疫推动中阿合作达到新高度
- 专家指导高屋建瓴,院际交流携手共进: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坊”活动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名教师在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佳绩
- 《布鲁塞尔时报》| 姜锋: Europe shouldn't judge China on grounds of “intelligence reports”
- 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召开
- 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1.4.4-4.10)
-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首届“匈牙利汉语教学研讨会”
- 守初心 担使命 | 海培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活动
- 跟随上外主播 “云游”上海地标:“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外景直播课开播
- 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 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 上外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文学沙龙邀请张和龙教授讲座
-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官研修班举行结业仪式
- SISU年度关键词 ┆ 穿越2021,未来 “HUI”更好!
- 中欧对话活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 上外9项课题获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 校史回眸: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新时代同发展共奋进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