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划为引领,同济人助力滇西山城变身美丽宜居特色小城
日前,教育部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公布,同济大学“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入选。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的部署和指导,同济大学自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云龙县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但工业化基础薄弱、城镇化动力不足、城镇空间发展面临刚性约束,传统的二元城乡发展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的地方策略,是云龙县亟需破解的难题。

定点帮扶云龙后,同济大学迅速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召开定点扶贫专题工作会议商讨部署任务,保持与云龙县的密切沟通。学校主要领导多次亲赴云龙,实地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学校率先选派规划、环境、材料和新农村建设领域的专家赴云龙实地考察,厘清了云龙县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障碍和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并与云龙县协商一致,学校明确了“规划引领、重点突出、整合推进,精准帮扶”的扶贫方针,以城乡规划统筹各项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2013年7月,学校组织精英团队首期开展了具有统筹引领作用的《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和《云龙县漕涧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重新调整了县城的功能,将其定位为县域的服务中心,不发展大规模工业,集中打造美丽宜居白族特色小城,以旅游、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带动县城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这种城镇化路径避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核心带动地区和民生项目。该模式对西南偏远山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总规的引领下,云龙县政府集中发展县城和漕涧镇,加大生态及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重点地加强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建成11个为民服务中心,投资2.84亿元新建校舍230栋、加固改造校舍53栋;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47个,另有39个村卫生室正在改造之中。
要致富,先修路。《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还从促进城镇布局出发,修订了云南全省高速路网云龙段方案,精心设计了县域高等级公路网。2016年11月,大理—漾濞—兰坪段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将云龙县段包含在内,实现了云龙多年的“高速梦”,为云龙插上了脱贫的翅膀。
为更好地发挥县城服务核心功能,建设特色魅力小城,2016年以来,同济规划团队又先后开展了云龙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城建筑立面整治规划、县城色彩专项规划、县城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县城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县城人防专项规划和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等9个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县一中、县医院、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综合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启动,有效地增强了县城服务能级,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

长期以来,云龙县的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产品策划。2016年,云南省提出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全域旅游。为找准旅游发力点,同济规划团队编制了《云龙县全域旅游规划》,深挖人文资源价值,重新整合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县城旅游服务中心、天然太极景区和诺邓火腿小镇。同时加快盐马古道国家步道的基础建设和宣传推广,设计了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建立特色村庄旅游引导体系,掀起了云龙乡村旅游新热潮。目前诺邓古村、天然太极、虎头山等景区基础设施正逐步建设完善,累计投资达2.29亿元。2017全年云龙旅游收入为3.62亿元,占GDP的6.87%。旅游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年均游客增长30%左右,旅游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优化产业规划,才能踏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手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云龙优化完善产业规划方案,厘清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用“互联网+”和品牌推广等方式促进基础产业增值。通过协调努力,学校推介200余种云南特色产品入驻上海云品中心展示并举办“大理西三县农特产展”,诺邓火腿成功进入“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博览交易会,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学校推动云龙县与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签订5000支诺邓火腿和5000份盐泥肉订单。2016年-2017年,学校采购云龙泡核桃90万元,并积极推动校友企业和附属医院采购云龙农特产品13万元。2017年,学校将校门前临街铺面租借给云龙县,免收2017-2020年全部租金53万元,供其开设云龙高原农特产品销售中心(上海),为滇西特色农特产品入沪提供全方位支持。2017年至今,该店销售额达700余万元。
在各项规划的统筹引领下,同济大学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6年间持续开展了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医疗扶贫等工作,各项帮扶举措全面“开花”。
同济大学支教团为云龙县教育局开展义务教育均衡数据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框架设计和技术支持。目前,云龙县对照义务教育发展10项办学条件和20条底线要求,全面启动实施471个、总投资3.12亿元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规划项目,为2018年接受国家、省州评估认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挂职干部推动,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项目资金2批次240万元用于强化基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基础。推动云龙一中与同济一附中、二附中、云南省腾冲一中等多个学校结对,通过定期开展教学交流合作,促进云龙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捐资助学150余万元,直接捐赠或引进捐赠各类物资折合320余万元。

学校选派24名研究生赴云龙县团结、长新两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支教,200余人次师生志愿者通过实践团方式赴云龙县短期支教;通过“同济云龙大讲坛”等方式持续深化推动云龙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参训6000余人次。
学校选派13批次130余名专家赴云龙县举办“同济医疗活动周”,开展手术演示232例,专科就诊及义诊1815人次,教学查房647人次,疑难病例讨论92例,专业讲座79场,参训医护人员达2164人次。接受云龙人民医院业务骨干进修100余人次,附属东方医院免费接受云龙县10余名先心病儿童来沪救治。

此外,学校扩大定点帮扶领域,与大理州签署25项协议,在城乡统筹、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三个重点领域给予其智力和技术支持。
校地携手,同济帮扶云龙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9月,云龙已有7个贫困村退出,24787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3.55%。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学校深刻意识到,高校参与扶贫,就是要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知识溢出效应,践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学校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夯实原有工作基础上,根据既定规划,进一步发挥高校在人才、智力、学科、校友等方面的优势,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校地合力,圆满完成2020脱贫攻坚任务,描绘云龙县乡村振兴的美丽新蓝图。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的部署和指导,同济大学自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云龙县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但工业化基础薄弱、城镇化动力不足、城镇空间发展面临刚性约束,传统的二元城乡发展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的地方策略,是云龙县亟需破解的难题。

同济大学对接国家扶贫战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云龙县实际情况,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探索了一条以城乡规划为核心引擎,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助力当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云龙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蓝图,为滇西山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
编制城乡总规,统筹云龙发展方向与重点
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道路上,城乡规划具有引领性作用,把握方向,找准重点,才能加快脱贫。定点帮扶云龙后,同济大学迅速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召开定点扶贫专题工作会议商讨部署任务,保持与云龙县的密切沟通。学校主要领导多次亲赴云龙,实地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学校率先选派规划、环境、材料和新农村建设领域的专家赴云龙实地考察,厘清了云龙县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障碍和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并与云龙县协商一致,学校明确了“规划引领、重点突出、整合推进,精准帮扶”的扶贫方针,以城乡规划统筹各项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2013年7月,学校组织精英团队首期开展了具有统筹引领作用的《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和《云龙县漕涧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重新调整了县城的功能,将其定位为县域的服务中心,不发展大规模工业,集中打造美丽宜居白族特色小城,以旅游、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带动县城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这种城镇化路径避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核心带动地区和民生项目。该模式对西南偏远山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总规的引领下,云龙县政府集中发展县城和漕涧镇,加大生态及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重点地加强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建成11个为民服务中心,投资2.84亿元新建校舍230栋、加固改造校舍53栋;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47个,另有39个村卫生室正在改造之中。
要致富,先修路。《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还从促进城镇布局出发,修订了云南全省高速路网云龙段方案,精心设计了县域高等级公路网。2016年11月,大理—漾濞—兰坪段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将云龙县段包含在内,实现了云龙多年的“高速梦”,为云龙插上了脱贫的翅膀。
聚焦专项规划,提高帮扶“精准度”
扶贫靠合力,一张蓝图干到底。为更好地消除各部门规划的不一致,2015年,同济规划团队为云龙县编制了多规合一规划。该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再一次提升,建立了统一的工作空间平台,针对精准扶贫中的项目空间落地,梳理了各部门支持资金与项目,形成扶贫建设项目库和部门协同联审机制,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时间,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为更好地发挥县城服务核心功能,建设特色魅力小城,2016年以来,同济规划团队又先后开展了云龙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城建筑立面整治规划、县城色彩专项规划、县城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县城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县城人防专项规划和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等9个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县一中、县医院、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综合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启动,有效地增强了县城服务能级,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

长期以来,云龙县的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产品策划。2016年,云南省提出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全域旅游。为找准旅游发力点,同济规划团队编制了《云龙县全域旅游规划》,深挖人文资源价值,重新整合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县城旅游服务中心、天然太极景区和诺邓火腿小镇。同时加快盐马古道国家步道的基础建设和宣传推广,设计了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建立特色村庄旅游引导体系,掀起了云龙乡村旅游新热潮。目前诺邓古村、天然太极、虎头山等景区基础设施正逐步建设完善,累计投资达2.29亿元。2017全年云龙旅游收入为3.62亿元,占GDP的6.87%。旅游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年均游客增长30%左右,旅游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优化产业规划,才能踏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手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云龙优化完善产业规划方案,厘清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用“互联网+”和品牌推广等方式促进基础产业增值。通过协调努力,学校推介200余种云南特色产品入驻上海云品中心展示并举办“大理西三县农特产展”,诺邓火腿成功进入“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博览交易会,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学校推动云龙县与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签订5000支诺邓火腿和5000份盐泥肉订单。2016年-2017年,学校采购云龙泡核桃90万元,并积极推动校友企业和附属医院采购云龙农特产品13万元。2017年,学校将校门前临街铺面租借给云龙县,免收2017-2020年全部租金53万元,供其开设云龙高原农特产品销售中心(上海),为滇西特色农特产品入沪提供全方位支持。2017年至今,该店销售额达700余万元。
以规划为引领,帮扶举措全面“开花”
情牵云龙6年来,学校选派200余人次的同济规划团队赴云龙开展技术援助,累计优惠、减免设计费达820万元;学校拟订云龙县总规及各类规划13项,目前项目稳步实施,已经完成近9项;学校将所有规划工作分类、分级和分时统筹,使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做到心中有数。扶贫6年来,规划扶贫已成为学校与云龙每年工作计划的中心任务。同济对云龙的整体规划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2014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优秀集体称号。在各项规划的统筹引领下,同济大学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6年间持续开展了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医疗扶贫等工作,各项帮扶举措全面“开花”。
同济大学支教团为云龙县教育局开展义务教育均衡数据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框架设计和技术支持。目前,云龙县对照义务教育发展10项办学条件和20条底线要求,全面启动实施471个、总投资3.12亿元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规划项目,为2018年接受国家、省州评估认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挂职干部推动,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项目资金2批次240万元用于强化基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基础。推动云龙一中与同济一附中、二附中、云南省腾冲一中等多个学校结对,通过定期开展教学交流合作,促进云龙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捐资助学150余万元,直接捐赠或引进捐赠各类物资折合320余万元。

学校选派24名研究生赴云龙县团结、长新两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支教,200余人次师生志愿者通过实践团方式赴云龙县短期支教;通过“同济云龙大讲坛”等方式持续深化推动云龙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参训6000余人次。
学校选派13批次130余名专家赴云龙县举办“同济医疗活动周”,开展手术演示232例,专科就诊及义诊1815人次,教学查房647人次,疑难病例讨论92例,专业讲座79场,参训医护人员达2164人次。接受云龙人民医院业务骨干进修100余人次,附属东方医院免费接受云龙县10余名先心病儿童来沪救治。

此外,学校扩大定点帮扶领域,与大理州签署25项协议,在城乡统筹、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三个重点领域给予其智力和技术支持。
校地携手,同济帮扶云龙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9月,云龙已有7个贫困村退出,24787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3.55%。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学校深刻意识到,高校参与扶贫,就是要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知识溢出效应,践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学校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夯实原有工作基础上,根据既定规划,进一步发挥高校在人才、智力、学科、校友等方面的优势,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校地合力,圆满完成2020脱贫攻坚任务,描绘云龙县乡村振兴的美丽新蓝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以规划为引领,同济人助力滇西山城变身美丽宜居特色小城
相关推荐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⑥∣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 闫冰课题组稀土功能化氢键有机框架基水凝胶薄膜材料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领导?来访
- 杜建忠教授创新构建“四臂囊泡”,展现粒子自组装之美,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 薛念文: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代价值
- 校领导“四不两直”检查学校安全生产工作
- 【解放日报】4万册《抗疫·安心》运抵武汉 上海专家将为病患提供在线心理辅导
- 经济与管理学院与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智慧城市联合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
- 同济-HIST风景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创新联合团队获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全球竞赛二等奖
-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德国发展报告(2020)》发布
- 同济大学入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
- 同济大学与申通地铁集团共建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通过验收
- 同济大学联合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举办《启航——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展》
-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认真学习领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精神
- 同济大学为进博会自主开发官方定位导航系统—“导路者”,为各方来宾导航引路
- 我校师生京剧专场演出开演,推动梅派艺术与京剧在高校生根发芽
- 我校召开2021年第一次科技工作例会,部署今年重点科研工作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改革开放史
- 以持续创新,领行业之先 ——探寻同济设计集团斩获上海市质量金奖的秘诀
- 春节长城站,也在抗击疫情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