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为进博会自主开发官方定位导航系统—“导路者”,为各方来宾导航引路
在偌大的进博会展馆内,无论你想去什么地方、想去看什么展位,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科技逛展“神器”,都能为你精准定位导航指路。在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定位导航服务的基础上,同济大学再次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计官方定位导航系统——“导路者”,自11月5日进博会开幕之日起为海内外嘉宾提供精准可靠的数字导览服务。
服务于进博会的“导路者”系统,由同济大学定位导航实验室主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儿兀担任总设计师,联合上海导路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导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多学科技术而建设完成。
在服务首届进博会的基础上,刘儿兀教授团队基于进博会“越办越好”的目标以及同济大学全力保障进博会的精神,对“导路者”定位导航系统进行了提升扩展,包括提供实景导航、位置分享和收藏,以及签到墙等功能。在首届进博会支持全馆公共区域定位导航的基础上,“导路者”进一步为第二届进博会提供展位级导航,为广大展客商提供沉浸式的AR数字导览服务。
嘉宾通过进博会APP或者小程序,可点击进入“馆内导航”模块。用双指触屏放大,可见馆内各场馆缩略图。在手机屏幕上方的“搜索框”中输入“目的地”,屏幕即刻显示前往路径。只要竖起手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已融入手机屏幕中,感受虚拟现实与定位导航技术的创新结合。只需看着手机屏幕,既可观展,又可快速抵达目的地。
刘儿兀教授介绍,一方面,充分利用小程序的便捷性,方便各方嘉宾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在馆内进行定位导航;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领先的数字化导览技术,让嘉宾们获得全新的参展体验。通过“导路者”定位导航APP和小程序,可有效缓解现场服务人员应对大量外商问询服务的压力,将“被动问询”服务转化为“主动查询”,实现“线上导引”+“线下分流”的有机结合,将“抽象指引”转化为“形象展示”,体现进口博览会一流的软硬件服务水平。
为了保障“导路者”系统有效服务进博会,同济大学为第二届进博会输送的202名大学生志愿者中,大部分同学是为这一导航系统提供志愿服务。在进博会开幕前的一段日子,这些志愿者们最大的任务是测试导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他们每天要在国家会展中心各大场馆内穿梭、奔走,每人每天不少于2万步。在进博会举办期间,这些志愿者主要驻守在人流密集的入口、路口,指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使用这一导航指路功能。
“导路者”系统的核心是DWELT(Dynamic Weighted Evolution for Location Tracking)算法——动态加权进化的路径追踪技术,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微软全球室内定位技术大赛冠军,在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获手机定位技术精度第一。DWELT攻克了没有卫星信号下的定位导航难题,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室内定位导航技术,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室内定位技术,所提出的多源融合框架已成为业界设计新一代室内定位系统的共识。
DWELT作为目前唯一在全球特大型场馆经过大规模应用验证的定位导航技术,具有高精度、易维护、易扩展、全样本、广覆盖、自适应的特点,可为智慧城市提供室内室外一体、主动被动融合的位置服务。以DWELT技术为核心,实验室的合作伙伴们针对智慧城市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相应的定位导航系统,已在多个标杆性项目中得以应用,包括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香港智慧城市逍遥行(覆盖香港150个公共场所的定位导航)等,不仅适用于大型展馆、体育场,还适用于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管廊、园区、景区、机场、地铁、医院、消防救援等众多应用场景。
随着智慧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日益复杂、功能高度复合,改善城市环境空间可识别性、解决视障人士的出行问题,已成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针对这一需求,同济大学定位导航实验室进一步研发“导路者”无障碍出行系统DOGAS。它结合DWELT、数字盲道、自动化建图、 AI导盲等技术,帮助视障人士完成出行、信息交互和社交,有助于实现“残健共融”,推动残疾人事业和无障碍智慧城市建设。
“我们将携手合作伙伴,深耕定位导航、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研发创新技术,为智慧城市提供精准、安全、可信、可靠的室内外位置服务,展示中国科创力量。” 刘儿兀教授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为进博会自主开发官方定位导航系统—“导路者”,为各方来宾导航引路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举办“全球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 学校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会议
- 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及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航发商发签约共建“商用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
- 同济大学自筹资金,紧急启动首批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 物理学院任捷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声自旋传输调控研究的重要进展
- 附属同济医院程黎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Nano,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校长陈杰走访慰问嘉定校区寒假留校学生
- 同济本科生2019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夺冠
- 同济大学吕西林、徐祖信两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另有1位讲座教授和3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8-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工作会议召开
- 学校召开附属医院书记院长迎新座谈会,共话同济医科未来发展
- 徐小春、陈德铭一行来校访问
- 同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发表有关旋涡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
- “樱花开时,大武汉定能重回美丽”——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护士方舱抗疫群像
-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颁奖,同济教授章明、客座教授庄慎榜上有名
- 新冠病毒可能利用肺泡细胞助其传播,左为团队成果发布于呼吸领域国际顶级刊物
- 同济大学铁道与磁浮科普实践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
- 同济大学在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获颁多项荣誉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