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钦校长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勤奋为学 爱国荣校
——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林忠钦
2019年9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来自海内外的4000多名本科新生和近万名研究生新生齐聚交大,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作为校长,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要向培养你们的父母和师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的七十华诞。70年岁月更迭、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由百废待兴,逐渐走向繁荣富强,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在座的同学大多是2000年前后出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祖国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国势之强由于人,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前不久,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我们的黄旭华学长和吴文俊学长分别成为“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建议人选,他们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作出的杰出贡献,让全体交大人引以为豪。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航空母舰,从迈向太空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到坚守南海的“造岛神器”挖泥船,从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到解决经济社会及民生问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中,在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交大人从未曾缺席,未来也不会缺席。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坚信,在新一代交大人之中,还将会涌现这样的民族脊梁。但是,事不能空谈、功不可坐等,人的成长离不开勤奋刻苦的磨砺。如何成为于国有大用,于时有深益的“第一等”人才,我想送给在座的同学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第一,对于本科新生而言,希望大家调整心态、打好基础,建立对专业的热爱。大家从同龄人中崭露头角,来到交大,都具备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在这个彬彬济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大家首先要学会“归零”,重新定位自己。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再依靠耳提面命,也没有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启发大家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大家要积极主动适应这个转变,适应快的同学不应自满,适应慢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每一名同学都应该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和虚心求教的精神,乐于思索、勤于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科阶段的学习,基础课程是重中之重。“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是从老交大传承至今的办学传统。交大对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非常高,一些课程博大精深、抽象难懂,被称为“霸王课”,大家学习的时候也许很吃力,但以后会逐渐体会到,这些“霸王课”里蕴含的知识正是专业领域研究和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石。学好这些课程,会让大家终生受益。我希望,大家要在这些课程上下足功夫、愈难愈进,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建立对专业的热爱,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对于研究生而言,希望大家潜心钻研、矢志创新,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研究生阶段是学历教育的最高阶段,大家要充分认识读研的意义,这是一生中进行学术探究的“黄金阶段”。要沉下心来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探究”到“创造”的跨越,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论文、取得学位,或者仅仅局限于谋求一份体面的职业。
创新创造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大家读研期间必须要培养的素质。我们要倡导的创新不是邯郸学步式的跟随,而是在重要领域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不是纸上谈兵式的空想,而是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财富与利益,而是要在强国兴邦、济世安民中书写自己的贡献。因此,作为交大的研究生,就应当乘风而上,面向时代大命题做大文章。
尤其是在座的博士生同学,你们正处于知识体系最完善、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更应当矢志创新、追求卓越,不断攀登学术高峰。很多知名的交大人都在读博期间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钱学森学长和导师冯·卡门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奠定了在空气动力学上的地位;徐光宪学长提出了“三中心模型”,首次验证了罗圣费尔德关于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张钟俊学长第一次在理论上获得了凸极电机的一个模态常数,对电机学和数学研究都具有创新意义……希望这些学长们立志不凡、勇于创新的事迹,能够激发你们开拓和创造新的传奇!
第三,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希望大家都能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兴盛结合起来,成为国之栋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是我们上海交大的校训,也是历代交大人共同的精神传承。这八个字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意蕴厚重,它阐明了交大人“坚守初心、思源感恩”的特质和“勇担使命、赤诚爱国”的底色。今年是我们交大电机系1941届校友杨嘉墀院士诞辰100周年。上世纪40年代,杨学长前往美国留学工作,研制成功第一台自动记录光谱仪,被专家定为“杨氏仪器”。新中国成立后,杨学长响应祖国召唤,变卖所有家产,购买中国科研所需的各种仪器归国。他在国家科技战线工作近五十年,亲身参与了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等重大科研成果的研究开发,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卫星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正轨,但事关国家强盛根基的科技事业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杨嘉墀学长和其他三位院士联名致信中央,提出著名的“863计划”,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进程。“争名当争国家名,计利当计人民利”。杨学长的这句箴言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神的最好诠释。
同学们,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从容;只有创新勇进,才能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而个人成长的涓滴细流只有汇入祖国发展的江海,才能够变得充沛丰盈。作为新生代的交大人,你们出生于祖国腾飞之时,成长于民族复兴的历程之中,你们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强国兴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必将成为强国兴国当仁不让的中坚力量。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我希望,每一名交大的学子,始终谨记交大的校训,以刻苦的磨砺成就真才实学,以奋斗的青春赓续交大辉煌!追求卓越、造福人类,共同建设祖国的灿烂明天!
谢谢大家!
林忠钦 党政办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林忠钦校长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相关推荐
- 上海交大在陕定向选调生的一封“家书”
- 交大高水平游泳队在第20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 上海交大-甘肃公航旅建设集团“低碳路材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为青马学校第2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授课
- 上海交通大学-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低碳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举行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成立
-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推出“忆校史,学四史”系列精品讲座,掀起校内“四史”学习教育热潮
- 上海交大校领导一行探望黄旭华院士
-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一行访问上海交大
- “陆探一号”B星成功发射,上海交大助力编队飞行
- 第74期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结业仪式举行
- 上海交大组织春季学期实验室安全大检查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迅速集结成立献血小分队
- 第二届材料化学和能源化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 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德时代、市经信委、闵行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公安部直属机关党委及部属公安院校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宜居城市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 上海交大召开“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卓越教学奖”“教学创新大赛”颁奖暨第六届青教赛启动会
- 上海交大高起点新刊Chip网站及投稿系统正式上线
新闻公告
- 四位交医人获第四届“上海最美女医师奖” 03-17
- [战疫进行时]在交大,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03-15
- [战疫进行时]交大战疫日志 03-14
- [战疫进行时]同学们,交大老师被你们暖到了! 03-14
- [战疫进行时]37个人每天与30吨垃圾的较量 03-14
- [战疫进行时]校友积极捐赠支持母校疫情防控工作 03-14
高考招生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3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