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推出“忆校史,学四史”系列精品讲座,掀起校内“四史”学习教育热潮
“一个有生机活力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一个运转灵活、通顺高效的工作系统,两者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每个年轻人的实处,久久为功、润物细无声,我们就有足够抗风险的能力”。讲者深情,听者动情。6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指委党总支与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党总支邀请王宗光教授,以《回顾学指委筹建历程,进一步凝聚交大精神》为主题,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四史”专题党课。
为配合学校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做好各院系、部处等二级单位的“四史”学习教育辅助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积极作为,主动服务,以百年交大党史校史为切入口,充分挖掘“历史资源”的红色内涵,推出“忆校史,学四史”系列精品讲座,让校史说话,用党史发言,让思想启迪——担负起助力学校“四史”教育之责,为各二级单位的“四史”学习教育奉献上一场精神和文化的“饕餮大餐”。
以“校史”观“四史”,20余场讲座,掀起校内“四史”学习教育热潮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这一天,在校园里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推出的“四史”学习讲座就有3场。学习需求之大,讲座频率之高,让中心的老师倍感身上责任之重大。
自2020年4月以来,以交大党史校史内容为主题的“四史”学习教育讲座,已在校园内开展了20余场。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招生办公室、发展联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等机关部处党总支(党支部),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等院系师生党支部,纷纷走进“四史”讲座课堂,在百年交大精神文化的感召下,激活信仰担当。
此次“四史”学习,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整合研究力量,形成了一支“四史”特色宣讲团。这里有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原校长助理毛杏云研究员,原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陈泓研究员,他们是交大辉煌办学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在他们身上有着交大人一个时代的记忆;这里有中心的中青年研究骨干力量:中心副主任欧七斤,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姜玉平,校史编研室孙萍、胡端、漆姚敏等骨干老师,他们甘坐冷板凳,十余年的扎根“深宫”,埋首故纸,以匠人之心编纂了3700多万字的校史著述,以丰硕的研究成果涵养“四史”教育;这里还有战斗在文博育人第一线的讲解员们,几百场的讲解背后,是对每个历史细节和文物故事的精心设计,以实践经验活化“四史”教育。这支“四史”特色宣讲团,老中青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扎实的学术和人力支撑。
“小视角”映射“大主题”,精心打造交大党史校史课程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巍巍交大,百年学府,既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又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交大120余年凤凰涅槃的曲折发展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精神品格,不仅是书写在“四史”中浓重的一笔,更成为“四史”学习的生动素材。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以交大党史校史为依托,开出了一份涵盖几十个主题的讲座“菜单”。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很多同志脚上穿的雨鞋不知几次的破了再换新......”毛杏云动情地讲述着交大闵行校区开拓时,交大教职工不畏艰苦、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工作的情景。1985年,交大为解决空间不足的困难,在全国率先异地办学,开始了闵行校区的建设,创下“交大速度”。可以说,交大闵行校区的建设史,是交大人特有品格的奋斗史,亦是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和典范。这段至今听来都足以振奋人心的故事,成为全体师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
以学校历史发展中的“小视角”,撬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大主题”,成为此次“四史”学习教育讲座的最大特色。欧七斤讲述的《民主堡垒——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追忆了交大地下党员、爱国师生为迎接上海解放、新中国建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激励今天的交大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姜玉平讲述的《中国共产党与举国科研体制的建立(1949—1965)》,系统梳理了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现代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在基础工业、国防尖端科技方面取得巨大飞跃,激励今天的交大人苦干惊天事,将国家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孙萍讲述的《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西迁与西迁精神》,通过回溯交大西迁往事,深入理解西迁精神的核心与精髓,激励今天的交大人在弘扬西迁精神中砥砺初心使命,传承“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四史”学习教育讲座菜单中,宣讲团还根据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二级单位精心定制了学习教育主题。如为数学科学学院讲述的《步入数学王国:吴文俊在交通大学》,为航空航天学院讲述的《近代航空高等教育之重镇: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5-1952)》,以学院的发展史为切入点,努力做到让“四史”教育贴近受众,精准施教,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具实效。
线下“沉浸式”与线上“云端式”共振,打出一套“四史”学习教育“组合拳”
“1925年底,交通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中共南洋大学党团支部建成,这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之一。”一场沉浸式“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在交大开讲。在毛杏云、欧七斤的引导讲解下,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等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漫步徐汇校区,回顾了交大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峥嵘发展史中点燃的星星之火,感受着交大爱国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奋斗不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谱写新篇章的坚定足迹。
用校园红色建筑物串联起“四史”学习之路,这样的“沉浸式”教育让人们眼前一亮!除了线下的面对面,线上“云端式”的讲座课堂,则受到了学生党支部的青睐。来自化学化工学院、致远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百余名学生党支部成员,因受疫情影响还未返校,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齐聚云端,聆听宣讲团老师精心备课的“四史”故事,同学们的反响积极而热烈。
做“活”形式,兼顾“四史”教育的严肃性与生动性;线上线下同步共振,打开“四史”学习教育的“边界”。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的“四史”学习教育讲座,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扎实有效推进学校“四史”学习教育的全覆盖。
面向校内推送的部分讲座列表
做“精”课程,做“活”形式,讲活交大红色历史,讲好交大红色故事。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四史”宣讲团,将继续深挖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红色资源,打造“忆校史,学四史”精品讲座课程库,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菜单,增强讲座的辐射力度和辐射范围,凝心聚力画好交大人的“同心圆”,为做好学校“四史”学习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推出“忆校史,学四史”系列精品讲座,掀起校内“四史”学习教育热潮
相关推荐
- 上海交大缤纷体育赛事增色中秋国庆
- 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交通运输典》通过结项验收
- 2020年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
- “竹子数字文化与人工智能研究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交大举行
- 深兰科技-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 上海交大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签署第二期战略合作协议
-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交?通全球课堂”计划2022春季学期“共享”课程遴选及答辩
-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建校125周年校庆日活动启动仪式
-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化工、生命、农生专场
- 习近平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在上海交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上海交大船建学院谭家华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打造“筑力学习先修营”
-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网络育人赋能精准思政”2020年思政创新发展研讨会
- 上海交通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召开座谈交流会
- 附属九院骨科团队完成首例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5G远程膝关节置换手术
- 上海交通大学首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获批
- 上海交大举办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专题培训班
- 上海市教委、崇明区人民政府、上海交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开班仪式举行
- 中国大学科技园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新闻公告
- 四位交医人获第四届“上海最美女医师奖” 03-17
- [战疫进行时]在交大,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03-15
- [战疫进行时]交大战疫日志 03-14
- [战疫进行时]同学们,交大老师被你们暖到了! 03-14
- [战疫进行时]37个人每天与30吨垃圾的较量 03-14
- [战疫进行时]校友积极捐赠支持母校疫情防控工作 03-14
高考招生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3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