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英语教育》:以跨学科多语种的语言研究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蓉晖专访
在全球化、后工业时代,语言研究的内涵极大丰富,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面向社会现实需求的语言研究领域,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机构之一。中心成立于2007年,2011年成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设置的第一家科研基地,在推动语言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19年,该中心的几个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在教育部正式发布;国家语言文字青年学术骨干出国培训项目在上外举办;首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搭建语言之桥”——俄罗斯语言政策专家访华项目在北京、上海两地实施……国家语委为何成立科研基地?语言研究与政策制定有何关系?研究中心与科研基地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蓉晖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的首家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赵蓉晖:语言文字事业是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和谐、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全局性、基础性事业。在中国全面走向世界、国内社会也迅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和社会对语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国家语言文字科研“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三个迫切需要”,号召科研工作者关注国家的需求,开展相关研究,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以学术研究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的新发展。
国家语委历来重视科研工作,在我们中心成立之前已经建立了语言资源监测中心。早期建立的研究中心以汉语类中心为主,这与国家语委的基本工作任务有关。但是,随着我国语言生活的发展,他们发现:第一,外语在中国的使用和教育问题已经不容忽视,需要从语言管理层面进行关注;第二,在国际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不能只看中国,而是要把中国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看理解和分析。因此国家语委认为,应该邀请外语背景的研究者参与。这就是我们中心成立的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科研基地与研究中心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研究中心以科研为主,而科研基地还兼有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功能。国家语委认为,可以借助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语言类大学,把多种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资源汇集起来,成为高端语言应用和管理人才的基地。
记者:区别于传统的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是如何运作的?
赵蓉晖:早期,中心采用“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即专职科研、兼职研究、校内外访问学者驻院研究、多层次人才培养、刊物编辑等。现在我们把运作模式凝练成最核心的“项目制”。中心项目主要分成三类:科研项目、教学项目以及工作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配备必要的资金、设备及人手,由一个核心负责人进行管理。当然,中心也需要做核心的运维,这个任务主要有专职科研人员和行政办公室来完成。
中心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多学科交叉、多语种信息共享和产学研一体。中心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机构,但人员组成和研究视角实际上很广泛,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其次,人员队伍的语种背景丰富多样,包含了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多种外语等。虽然学科和语种背景各异,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就有了合作的基础与前提。中心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是联动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科研于社会服务过程与教学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研究中的积累与发现课直接用于人才培养,实现了和谐发展,互相增益。
记者: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决策的核心智囊机构,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未来五年有什么发展规划?
赵蓉晖:总体来讲,我们希望整个机构的基础研究水平以及声望要有明显提升。
一是科研方面。我们已经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未来还会不断推出新计划、新项目。另外,中心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化团队,邀请中外学者加盟,要确保团队在理论和方法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保持一致,争取在特色领域中有新突破。此外,我们在基础研究的扎实程度以及数据资源建设方面会有明显提升。
二是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建设板块包括师资队伍、导师队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还有国际化的程度和教材建设等。目前中心采用中外学者结合、跨行业导师团队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未来还会不断改进课程和教学、开发一批行业领先的教材。我们从去年开始运行“世界语言政策”的特色研究生项目。该项目在教学水平、培养模式上都有创新性的尝试,这个项目去年还入选了“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三是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应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语言及世界语言生活首先想到的窗口之一。中心已连续三年推出《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中心咨政惠民工作最重要的产品和平台,中心还积极参与国家语言政策制定、语言文字标准研制、语言课程标准研制和教师培训、语言文字干部培训、语言文字使用的“啄木鸟行动”“语言扶贫”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多种方式回馈社会,提升国民的语言意识和语言素质,助推“国家语言能力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相适应”目标的实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1世纪英语教育》:以跨学科多语种的语言研究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蓉晖专访
相关推荐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2.4--2019.12.25)
- 授课语种+1!上外新增奥斯曼土耳其语课程
- 守初心 担使命|上海外国语大学:把资源配置到一线,把效果体现在基层
- 上外英语学院“译心译意——汉英翻译”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章玉贵教授申报的上海市哲社智库专项课题获准立项
- 上外西方语系荷兰语专业学生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优胜奖
-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新任校长会见孔子学院新任中方院长
- 上外启动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 探索“课程链”改革新路径
-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黎氏玉英:把自己对中国真实的见解传递给越南人
- 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当选为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
- 《光明日报》 | 姜锋、李岩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
-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荣获全国2019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
- 守初心 担使命 | 上外机关第三党支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
- “继承百年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
- 汉语为桥,云端相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闭营仪式
- 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举办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西班牙语教材编制”圆桌论坛
- 建校七十周年 | 校史故事:大礼堂和篮球馆
- 高校新文科建设结硕果 上外签署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合作协议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