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文科建设结硕果 上外签署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合作协议
当今中国,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许多高校在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以培养真正符合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的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经济学复合专业以其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和长期的合作办学经验、紧密对接中德经贸交流,二十年来培育出一片“人才森林”,如今更是新文科建设和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找到了创新点和突破口: 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上外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于12月7日正式签署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合作协议。
二十载积淀,而今迈上新台阶
上外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的前身为德语/经济学本硕连读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启动于2000年,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先后培养出400多名具有德国经济专业硕士学位、通晓中德经济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国别区域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凭借其出色的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上外-拜罗伊特大学德语/经济学合作办学项目获得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优秀项目奖等,被多家德国媒体的报道,受到中德两国企业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如今,双本科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德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迈上了新台阶。这也是在上外党委部署下,坚持科学办学,推动“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新文科发展,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的重大成果。近年来,上外立足外语教学,不断探索向经济、法律、新闻等社会科学乃至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求协同发展。
项目德方主管、拜罗伊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负责人舍费尔教授介绍了全新德语/经济学双本科的培养模式: 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上外学习期间首先必须打下德英双语语言基础; 从第四学期开始,参加由中德双方共同指导的企业管理经济学课程; 接下来,学生将前往德国参加海外学期学习;最后,学生回到上海完成其余课程以及学士学位论文。修满所有学分的学生,可获得上外德语本科文凭以及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企业管理学本科文凭。
在此基础上,凡符合拜罗伊特大学研究生入学要求的学生可赴德继续攻读经济专业硕士学位,从而无缝衔接已经成功实施了20年的本硕连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系统强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之前的本硕连读相比,双本科项目含金量更高,学制也更加灵活。
学生将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德语文学学士文凭与德国教育部认可的经济学学士文凭。该模式给予了毕业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1. 继续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 2. 申请攻读世界各知名高校的经济学硕士专业。 3. 直接步入就业市场。
用人单位看重语言优势、专业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已经毕业的400多名学生中,不少从业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大众汽车、德意志银行、舍弗勒、麦德龙等知名德国企业,也有部分毕业生回国任职于外交部、中国银行等国内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德国本傲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陈冉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要求经常要出外勤,需要跟客户有频繁沟通,故而对德语语言能力比较看重。就这一点来说,上外的毕业生是有优势的。此外,德语经济复合专业的财务或者税务的专业技能也是我们所看重的。”
德国德勒咨询部高级经理区雯姬同样看重看中专业知识,此外“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题,愿意接受挑战,良好的社交能力“都是职场必备的能力,上外的毕业生”在语言障碍较小的情况下,融入工作生活环境更加有容易,学习专业技能时间更快。同时,上外学生思维较国际化,比较容易与德国企业文化接轨。”
对此抱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巴伐利亚中国企业促进会数字化战略总监陈康:“跨文化交流能力十分重要。上外的学生普遍的交流能力都比较突出,在面试中或工作中,会自我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莘莘学子,风雨兼程
17级的陆薇仲认为能成为第一届双本科项目的学生是自己的一份幸运:“德国大学高校文凭含金量众所周知,一边学德语和英语,一边用德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这是纯语言专业所不能比拟的。”
同班的蔡蔚然当初坚定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她认为这个项目集“德语、英语和经济三位一体,硬核加身”。而且“四年时间相当于读了三个专业,在国内仅此一家。”
然而,这些学制上的优点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双本科的学生必须参加比平行语言班更多的课程,承担更多的压力。
17级的陈思珂同学运用了“机会成本”、“预期收益”和“trade-off ”等经济学概念来阐释自己的付出。“学习德语以外的时间我们本来可以用来休息娱乐,但现在我们将其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但是双学位为我们带来的潜在回报和预期收益将远远大于我们的机会成本的,我愿意选择这种 trade-off 。”
的确,双本科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拜罗伊特大学企业管理经济学在德国排名名列前茅,高含金量的德国本科文凭将成为直接就业或申请硕士的硬实力;若继续开展2-3年的学习,就获经济学硕士学位,较德国硕士平均学习时间大大缩短。
尽管课程密集,但较为科学的设置并没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前三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较略微轻松,以便我们顺利度过新生适应期,也有足够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 蔡蔚然同学评价道。
对于学习过程中畏难与顾虑,陆薇仲觉得是可以克服的:“课程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各授课老师专业水平高,对于课后问答十分耐心。正式考试前还会组织模拟考,助益极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该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从不同文化维度思考问题的综合素质。
德国总理默克尔执政14年访华12次,2019年上半年中德双边贸易超990亿欧元。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的启动,正是依托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德经贸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也凭借着上外在全球化背景对新文科专业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独特设计,还依靠着上外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学子们的努力。
半年后,陆薇仲和她的同学们即将前往德国开展海外阶段学习。这一阶段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中国学生“度身定制“的学习计划,目的是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国外学习。在第二部分,中国学生将和德国学生一起,完整地修完一个学期的企业管理学课程。相信他们会从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向学校要求的“跨学科、通语言、善学习”的人才目标迈进坚实一步。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脚踏实地,既具备独立精神、又软硬实力兼备的新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传统文科高校、外语类高校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上外的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为外语类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开拓了新道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高校新文科建设结硕果 上外签署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合作协议
相关推荐
- 《欧盟及其成员国移民与难民问题研究》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3.9--2020.3.18)
- 环球网 | 廉德瑰:疫情蔓延考验安倍政府内外应对
- 视频访谈 | 上外学者梅德明:编写教材与辞书,家国情怀是首位
- 我的中文教学梦:上外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院线上夏令营学员马义霞、米凯拉专访
- 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李文超助理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 疫情中的撒马尔罕绽放中文之花
-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学生参加中日共建课程重读鲁迅《故乡》
- 只问耕耘 | 上外学者汤蓓:洞见疫情,关照现实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 文明之约:希腊驻沪总领事一行访问上海外国语大学
- 战“疫|” 上外孔院在行动
- 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上外中东研究所入选智库大数据报告全国优秀智库名录
- 授课语种+1!上外新增奥斯曼土耳其语课程
- 上外举办“新冠疫情与上合组织民间外交的新议程、新举措、新方向”视频研讨会
- 英语学院举办翻译专业课程思政主题圆桌公开课
- 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立 秘书处设在上外
- 建校70周年之校史回眸 | 游泳池
- 上外2020孔院之声“新冠疫情中的孔子学院”系列讲座收官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