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新闻公告 >

分享听课体悟 交流实践思考:东方语学院举行“我与课程思政”征文颁奖仪式

2020-11-30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网

2020年11月26日中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在7107举办“我与课程思政”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暨分享交流会,教务处副处长王会花老师,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老师、党委书记陈晓黎老师、党委副书记李燕老师出席。本次分享会由辅导员沈羽楠主持,来自四个学院八个专业的13位获奖同学参加本次分享会。

教务处副处长王会花老师首先发言,分享了她对本次征文比赛的感受。她代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比赛的筹办过程表示肯定,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她指出,课程思政重点改革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和价值引领导向。同学们在撰写征文的时候,不仅仅是对课程思政授课效果的思考和总结,更是对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的挖掘和整理。她希望,继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重点改革,积累更多优秀的经验做法,不断推进教书育人工作。

接着,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老师表示,同学们对本次征文大赛的积极参与,是对自我的高要求,也是对思想的提升。程彤老师认为,课程思政要与教书育人结合;对于外语专业出身的同学,在习得小语种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要通过专业学习有意识地塑造专业伦理道德。他指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第一,翻译遇到不懂之处时应实事求是;第二,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重视自我修养。程彤老师表达了对本次征文比赛形式及内容双方面的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修炼提升专业能力和思想境界。

随后,四位在本次征文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分别发表了他们的感悟。

17级波斯语专业的边名扬分享了他结合波斯语时政翻译一课撰文后的感受。他表示思政教育已然融入他的专业学习,课程让大家收获了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刻感悟。他也强调了习总书记所说的“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能成为一名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外语人。

17级印地语专业的雷若曦认为,专业课也是育人课,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教育同学。在她所学习的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主要材料的翻译课中,她认识到要将中国思想传递给国际,需要以语言为载体进行跨文化的传播,不仅要了解本国文化,也要了解对象国语言文化,构建文化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建立起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19级新传专业的陈子龙选择了学校开设的中国京剧唱腔赏析选修课程作为征文写作的对象。通过对红色经典京剧《华子良》的赏析,陈子龙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价值取向与情感表达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识的反作用,要用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达民族精神。他表示,在上外中外文化交融的校园氛围里,同学们应坚守中华文化之根,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平台。

最后,17级印尼语专业的建家兴以他在印尼语翻译实践课程中的学习为例,从传统文化、外交政策、新冠疫情三个板块谈了他撰文时的感悟。此外,印尼语翻译实践课程在对他国文化进行解读的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在跨文化学习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精彩的分享过后,王会花老师、程彤老师、陈晓黎老师和李燕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

今年7月,“我与课程思政”主题征文比赛由东方语学院与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征文,旨在更好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提高课程思政在学生中的关注度,比赛得到各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

东方语学院鼓励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从2019年以来开设了阿拉伯语政治与外交关系、韩国语时政翻译理论与实践、波斯语时政翻译、泰语文化与政治时文选读等二十多门课程思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运用思政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的能力。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分享听课体悟 交流实践思考:东方语学院举行“我与课程思政”征文颁奖仪式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