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大学 > 新闻公告 >

安徽大学师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 坚定使命与担当

2020-04-23 0 新闻公告 来源:安徽大学新闻网

本网讯(新闻中心)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4月23日14:30,我校师生汇聚“云端”,与全省大学生一起,共同收看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安徽专场。

本次“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安徽专场,邀请了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曲建武,安徽援鄂抗疫医疗队总领队、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汪天平,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董玉节,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姚本先,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汪兴福,作为主讲嘉宾。他们结合疫情防控,讲述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分析疫情防控过程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此次战“疫”,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深厚情怀。

这堂“云端”思政课在我校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帆老师:疫情防控,是一场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受住了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考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这场抗疫战争的初步胜利。在这场大考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团结,也看到了党和国家果断的执行力,同时也看到全国人民对武汉和湖北的支援力度,一批批支援物资和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民间组织慷慨解囊,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袁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2020年春节毫无征兆地突然来袭。这是最漫长的一个冬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往日的生活轨迹,全国上下呈现出高度紧张的局面。人们从最初的“不重视、不关心”,到疫情爆发时的“担惊受怕、悲叹唏嘘”,以及抗疫期间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曙光,疫情的好转。悲伤、恐惧、欣慰、感动,在这场无声的战役背后融为一体,凝聚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力量。我们不会忘记八十四高龄再战疫情的钟南山、七十三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五十七岁与疾病赛跑的张定宇,以及千千万万奔赴抗疫一线的八零后、九零后,危难面前,每一代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使命和担当,每一位逆行者都在用生命书写不朽的篇章。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春花已绽,秋实可期,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历史系2018级本科生章颖:疫情的爆发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预见的,疫情防控让我们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前线人员的不易,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力量。在这次的思政大课直播中,老师教导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要严格落实学校要求,合理安排好假期,做好学习规划。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放眼全球,新冠疫情仍不可忽视,中国积极分享防控经验,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防疫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乔海洋:本次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让我感触颇深。经过了党和全国上下的努力,中华民族再一次战胜了灾难。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极高的行政效率,广泛有效的群众动员,前线人员的牺牲精神,一切的一切都彰显着祖国的强大。从山东日照的老大爷的捐款,到因抗疫累到甚至感染的医护人员们,人性的光辉时刻照耀着历史的进程。当新的一天的阳光照耀在人们脸上的时候,所有还活着的人都要记住这历史性的一刻。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常将美好的事物视作理所当然。直到灾难来临时,现实才会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不禁想起来《追风筝的人》中的一句话:“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为光芒感恩,为仍活着感恩。 ”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奕老师:今天的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在网络上学习的。五位专家的授课准备充分、精彩纷呈,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了解了安徽驰援武汉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也明晰了在战“疫”斗争中所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同时,对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生动也更深刻的理解。高校返校在即,今天的思政课也可以说是为即将的返校拉开了帷幕。我们可以将这些思考、理解和感悟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培育健康心理、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习动力,迎接更高挑战。


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薛玲: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再次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中国方案,中国速度,中国态度,中国制度!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展现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连杰:疫情面前,中国的担当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在我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帮助了我们,而当其他国家处于水火之中的时候,我们也回馈他们,对那些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善意的国家以经验和支援。病毒没有国籍,无论是哪个国家遭遇了灾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予以支持,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是会感恩的国家,我们要和世界人民联起手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充满爱。


社会与政治学院2019级本科生顾雪晴:今天上的这堂思政大课给我的最大启示是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2003年非典时,“90后”是被保护着的一批人,而今年的疫情防控,“90后”已然成为主力军,被保护者成为了保护者,肩上有了责任与担当。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青年发挥的作用是重大的,如今我们“00后”一代人进入大学,成长为新的一批力量,也同样需要担起责任,履行义务。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葛晓梅老师:通过同上一堂战“疫”课,我们了解了中央关于当前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感动于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的感人故事,也收获了在居家隔离期间进行心理调适的途径以及甄别海量信息的方法,更通过中外疫情发展情况对比,深刻体会到此次中国抗疫中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为国家,为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外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璐:武汉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这无非是对全人类的一次严峻考验。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只要存有希望,人们就会信念不退,唯有信念不减,希望的光芒才会愈加强烈。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春日的暖阳已然照耀大地,万物复苏。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共克时艰,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祝煜:战“疫”思政大课上,五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出发,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体现。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反复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国内疫情蔓延局势。此次疫情防控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也为其他国家战“疫”提供了“中国方案”。疫情期间,无数“白衣天使”和志愿者奔赴战“疫”一线,其中不乏“90后”“00后”,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国内疫情稳定以后,我国还积极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支援,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内心的自豪感爆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安徽大学师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 坚定使命与担当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