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开新局,在大讨论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建议进一步用好用活校史资源,更好赋能人才培养。”“建议多发挥在高频度交流中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建议考虑扩大跨学院课程的选择范围,增加具有实践性质的跨学院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科交叉。”……12月3日,刚刚受聘上岗的同济大学6位首届学生校务助理在见面会上就提出了各自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的思考和建言。这是全校师生自觉行动起来、踊跃参与“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一个缩影。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同济大学2021年部署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学校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的四个专项行动之一。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指出,我们要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深化全校师生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性和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的认识,凝聚师生共识,全面树立新时代教育思想观念,建设符合“三新一高”要求的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思想大讨论稳步有序推进
打开同济大学主页,“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飘窗浮动。进入专门网页,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相关进展情况清晰呈现。
在今年年初寒假的务虚会上,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其后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大讨论相关工作逐步推进。
暑假期间,学校举办了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第二期),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及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共近千人以“教育思想大家谈”为主题展开了分组讨论,各小组发言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本学期以来,各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理念与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4个主题,纷纷开展“人才培养主题讨论会”,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特聘教授、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等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从查找问题入手,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共梳理了391个问题,提出了533条解决思路、181条意见建议。
10月19日,“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会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举行,校领导,校机关干部代表,学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代表等近3000人出席会议。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线上致辞,校长陈杰作主旨讲话。副校长顾祥林通过国内外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当前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十大问题与挑战,并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
此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全校上下掀起教育思想大讨论热潮,全校师生、广大校友、产业系统、统战条线、离退休员工等全校各个工作条线都积极深度参与到教育思想大讨论中,纷纷举办专题研讨会,并及时将大讨论成果转化为一项项建设性的建议、针对性的措施。
“教育观点”征集投稿踊跃
“广大师生、管理人员、校友、产业系统员工等可以围绕四个主题,也可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和育人感想,发表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提出学校当前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相应的举措或改进方案。”10月17日,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联合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共同发布了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观点”征稿活动的通知,号召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发表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为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言献策。
征稿通知发布后,邮箱里来稿接连不断。广大师生们结合自己的工作、观察与思考,各抒己见、积极建言,来稿涵盖内容广泛。一篇篇观点文章,饱含着同济师生对教育事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高度关切和深邃的思考。
结合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认为,“凸显中国特色,对标世界一流,培育栋梁人才”,是全校上下需要去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
校外事办公室主任陈翌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国际胜任力的思考。他建议:要从点到面,建设国际胜任力培养微专业;从项目到机构,成立国际胜任力培训中心;搭建“课程—实习—任职”培养链;组建或参与高校间联盟。
体育教学部党委书记李瑞杰提出了对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新认识,认为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聚焦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充分发挥“以体育德”和“以体育智”的功能,更好地“以体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少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大小问题”提出见解,其中包括“创新选修课的体系化建设”,建议学校成体系地开展系列选修课,引导学生选修系列选修课程,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某一项技能、提升某一类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某一个兴趣。
届时将推出《专项行动计划》和《若干意见》
“教育思想大讨论,就是要从思想上、理念上、制度上、行动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提升新时期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说。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在凝练大讨论成果、达成广泛共识基础上,人才培养工作核心部门将系统考虑如何形成和完善新时期具有同济特色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各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对标国内外顶级专业和标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开展对比分析,理工文医学科群集中讨论交流。
结合教改项目的立项建设,学院层面设立包括调研顶级专业和标杆专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专项研讨两大类的教改项目34项(含子项目117项)。学校层面教改项目共立项35项,以全面提升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支撑条件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改进与建设,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济大学一流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同济大学关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工作方案,该项工作将于明年3月底完成。
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https://www.tongji.edu.cn/tjdx2021jysxdtl__gjgzljytx1.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史力行开新局,在大讨论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获批9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周到上海】这个元宵节,他们在武汉战“疫”最前线:待春暖花开,武汉一定会特别美!
- 我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 我校附属医院3位医生入选“上海好医生”
- 我校与相关单位联合发布《2020中国区块链城市创新发展指数》报告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形象片发布
- 同济大学“中意司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通识教育名师面对面”专题教师系列沙龙首期开讲,阴佳分享如何打造艺术通识金课
- 为城市做“体检”,首份《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2016-2018)》蓝皮书发布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同济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黄宏伟教授获国际岩土工程安全学会杰出成就奖
- 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根本医疗签约共建医联体,两诊治中心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 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当选国际桥协(IABSE)主席
- 同济大学入选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 同济大学翼驰车队2020新车发布,完成多方面重大技术革新
- 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Marja教授访问医学院
- 同济大学获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 学校召开附属医院书记院长迎新座谈会,共话同济医科未来发展
- 学校召开老领导迎新座谈会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