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日下午,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深化在战略决策咨询、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教育和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和同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四川省与同济大学校地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当天下午在我校四平路校区举行。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副省长杨洪波,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公务员局局长陈冠松,省教育厅厅长李江,省科技厅厅长刘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副校长吴志强等出席座谈会。杨洪波、吴志强代表双方签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主持。
王正谱向同济大学长期来对四川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同济大学传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对接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四川与同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的情谊。汶川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倾力援建,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工作。近年来,省校合作得到拓展,特别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高度重视,合作加速,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今天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迈上新台阶。相信在双方务实推动下,将进一步把省校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创省校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坚持互利合作;二要扩大合作成果;三要完善合作机制。
杨洪波也是同济大学校友,他表示,在四川住建厅工作期间,时刻感受着来自母校的关怀。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母校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长期驻守四川工作,所规划设计的项目成为灾后重建的典范,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母校发展感到骄傲。
刘中伯表示,每次来到同济大学,都感到特别亲切。同济大学一直以来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智力支持,把宜宾人民视为第二故乡的亲人,给予特殊待遇。市委市政府正在对李庄进行保护性修缮;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将于近期初步对外开放。我们还将大力宣传和弘扬李庄文化抗战精神。
方守恩向四川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是同济大学抗战时期迁往四川李庄办学80周年。80年前,李庄人民以博大的胸怀给了同济师生一张平静的书桌,四川由此成为了同济的第二故乡。同济大学有今天的发展,与当年李庄人民在我们最困难时热情接纳我们、使同济办学得以持续是离不开的。因此,同济人对四川有着深厚的感情,省校双方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自2015年8月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省校双方不仅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也深化了友谊,建立了省校合作的有效范式。此次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校将把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济大学与四川的全面合作,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根据此次协议,省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科技、人才、教育等优势,结合四川省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战略决策咨询合作,加强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拓展教育合作,深化干部人才交流,更好助力四川加快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同济大学深化综合改革、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据介绍,自2015年8月同济大学与四川省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同济大学积极发挥多学科力量,与四川省及下辖多个地市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四川省各市、区、县等开展各类规划设计200多项,其中包括以规划设计促进成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帮助长宁县高效高质进行“6·17”地震灾后重建等。与各地市各部门开展科研合作近200项,项目遍布四川各市县,涵盖同济大学土木、规划、交通、环境、管理、物理、法学等多个学科。在宜宾、绵阳、广安、天府新区等区市搭建合作平台,其中成都同创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孵化了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包括“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新四板”挂牌企业4家;与宜宾合作共建的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已完成6项实用型专利、10项外观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学校不仅坚持向四川输出高端人才,5年来已累计有600余名毕业生返川工作,还派遣350余名学生在四川支教、实践锻炼,同时帮助四川培训了65批次4000余人次的干部人才。
参加当天座谈会暨签约仪式的还有四川天府新区、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雷志彬,以及同济大学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本科生院、科研管理部、工程与产业研究院、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文/艾娇 图/江平 视频/宋宇星)
相关链接:《寻根铸魂 同舟济世——纪念同济大学迁校李庄八十周年专题展(1940—2020)》揭幕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75914.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相关推荐
- 由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主编的《医学心理学》英文版教科书出版
- 第17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在线举行,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
-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① | “我们团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首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杜建忠团队印象
- 学校开展敬老节庆祝活动,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同志
-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与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一行座谈交流,深化省校合作
- 2021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
- 同济学子在第36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中再创佳绩,获奖比例达28.9%
- 同济大学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庆祝伙伴关系40年+,“2021年线上同济日”举行
-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中的同济人”展览揭幕
- 同济大学29门课程被认定为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 同济大学校友李博荣获“斯隆研究奖”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⑧∣以纪律建设为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结业,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作总结报告
-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同济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同济大学两位外籍教授荣获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 内生安全为智能无人系统增强“免疫力”?,首届“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学术会议在同济举办
- 李睿、杨贵庆获“2019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深化改革不松劲,内涵建设再加力,加快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 轻量化、便携式、优质高效的路面智能养护决策系统亮相工博会,广域路网健康检测有了“撒手锏”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接连斩获多项荣誉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