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第三课开讲,副校长童小华讲述“面向深空的中国航天与探月之路”
11月3日晚,“中国道路”迎来第三讲,副校长童小华以《自信中国探月道路 自豪同济智慧参与》为题,阐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默默无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将自身奋斗投入到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属于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人生。
童小华首先从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角度介绍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他说,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围绕月球的国际探测,各国就曾在航空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在经过短暂的宁静期之后,人类开启了重返月球之路。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航空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对拉动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为我国在未来参与世界太空探索和研究格局奠定扎实基础。
随后,童小华为大家重点讲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从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方面,介绍了我国在月球环绕(绕)、着陆(落)与返回(回)“探月三部曲”过程中取得的突破、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不断实现超越、提升技术能力的经历。从航天事业发展方向上看,他还对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火星探测计划和发展现状作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对火星探索的“绕”“落”“巡”进展情况,对当前面对的观测精度、黑色7分钟、远程遥控与远巡视等主要技术挑战逐一进行了分析。
课程最后,童小华无比自豪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同济人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月球与火星登月等重大工程提供的“同济方案”和“同济智慧”。他希望大家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把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贡献青春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道路”第三课开讲,副校长童小华讲述“面向深空的中国航天与探月之路”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庆祝伙伴关系40年+,“2021年线上同济日”举行
- 同济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 校领导赴云龙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同济大学举办“中国乡村振兴(同济)高层论坛”
- 周彩存教授:ALK阳性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有望成新标准
- 校领导慰问山西选调生、校友代表和“同行计划”暑期见习锻炼学生
- 推进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让学术之光照亮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 附属同济医院程黎明教授、朱融融教授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命运预测系统
- 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领导来校检查垃圾分类和开学工作
- 吴志强:从8亿农民到8亿城市人,下一程怎么走
- 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 同济大学联合主办首届全国智能建造学术大会,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推动建造范式的变革
- 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同济大学致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 主题教育 | 同济大学党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开班
- 徐蓉: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 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办公室获评“2019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
- 近70载接力传承,成就经典,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第七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 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会议举行,15位教师获“立德树人”荣誉称号
-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③ | 深培厚植树葱茏——智能城市规划硕博人才培养模式炼成记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