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庆祝伙伴关系40年+,“2021年线上同济日”举行
6月8日,我校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Darmstadt)共同举办的“2021年线上同济日”活动拉开帷幕。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校长塔妮娅·布吕尔(Tanja Brühl)、副校长延斯·施耐德(Jens Schneider)、物理学教授盖尔哈特·塞斯勒(Gerhard Sessler),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秘书长凯·西克斯(Kai Sicks),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迪克·多伊斯特(Dirk Deuster),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副校长雷星晖、娄永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塔妮娅·布吕尔表示,很高兴与同济共同举办此次线上活动,弥补了因疫情无法在德国庆祝两校伙伴关系40周年的遗憾。她回顾了两校自1980年以来的合作历史,对李国豪教授、塞斯勒教授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辟德中高等教育合作的先驱人物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同济大学是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两大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及学校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两校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术转化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对德交流合作的传统、优势与特色,与德国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中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纽带。同济大学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双方校领导、教授、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他也向为两校合作提供长期助力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博世力士乐公司表示特别感谢。展望未来,方守恩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整合中德两国的优势资源与力量,提升人才培养、科研产出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随后,布吕尔与方守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在智能科技和绿色发展领域开展科研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校将在此备忘录的框架下,依托双方在众多领域的现有合作基础,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多单位协同的优势,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成长为国际学术高地。
凯·西克斯对备忘录的签署表示祝贺。他表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从1979年起参与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的建设,见证了同济大学从语言培训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对德交流重镇的全过程。同济大学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历经40余年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双赢的伙伴关系,更有人与人之间宝贵的信任和友谊。因此,他感到很高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能够为这样弥足珍贵的伙伴关系提供资助。他祝愿两校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合作成果。
随后,迪克·多伊斯特作主旨报告,介绍了博世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和发展。尤其是在后备人才培养领域,博世于2014年启动“上海精英奖学金”项目,资助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来到同济大学进行交流或双学位学习,并提供实习岗位。
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环节之一,雷星晖代表同济大学向90岁高龄的塞斯勒教授宣读感谢词。塞斯勒教授1975年成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电子声学教授。自1981年首次访问同济大学起,他积极参与我校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并在研究所内设立了驻极体和功能电介质课题组。经过近40年的发展,该课题组已成为国际驻极体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小组之一,与塞斯勒教授的团队一同开展了7个合作项目,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累积发表了56篇联合论文。雷星晖感谢塞斯勒教授为两校合作发挥的先锋作用及持续贡献,并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开幕式的最后,娄永琪与延斯·施耐德共同介绍了此次“同济日”活动的后续内容,并就两校合作的未来愿景提出希望。娄永琪表示,中国和德国作为在世界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应该共同合作为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两国的大学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还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界的联动,把学术产出转化为可以影响真实世界的创新应用。对此,施耐德表示赞同,希望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在下一个10年有更多的联合科研和联合论文发表,同时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互信。
此次“同济日”活动为期两天,除了在6月8日举行的开幕仪式以外,6月9日下午还举办了9场平行的学术工作坊,其主题涵盖材料、物理、环境、景观、汽车、交通、土木、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语言文化、职业教育等各领域。双方教授就学术前沿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在闭幕大会上作成果汇报,为未来进一步拓展、深化两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于1980年签署首个校际合作协议,成为我校最早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2013年,两校合作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同济设立联络办公室。目前,两校在环境、机械、汽车、建筑、经济与管理、职业教育、交通、德语和政治学领域均有不同形式的合作。
(文/许文青 图/周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庆祝伙伴关系40年+,“2021年线上同济日”举行
相关推荐
- 薛雷教授课题组揭示Snail家族蛋白调控细胞自噬新功能,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 同济大学首设数学学科人才特区,加强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 并肩共出力,携手齐战“疫”——同济大学统一战线在行动
- 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门委员会2021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
- 同济大学两项成果荣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外国语学院“手拉手”爱心助残志愿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 我校学生参加2020中国机器人大赛,获亚军(一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亚军1项、优胜奖1奖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一行到沪西校区调研
-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刘敏来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调研
- 同济大学磁浮中心助力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完成量产前测试
-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蔡忠来校调研
- 同济教授及校友作为先进人物代表激情开讲爱国奋斗故事
-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根本医疗签约共建医联体,两诊治中心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 同济专家深度参与云岭西项目咨询
- 同济教师发布企业级AI决策系统,以“全息计算”助企业装上“智能大脑”
- 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弹性波自旋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 我校学子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获佳绩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城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全链条技术能力提升与工程实证”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科研、人才培养成绩喜人
- 一个支部就是一支战斗队——记“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 土木工程学院师生深情演绎情景式故事会,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