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安全为智能无人系统增强“免疫力”?,首届“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学术会议在同济举办
3月19日,由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联盟人工智能专委会、中国通信学会车联网专委会联合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学术会议在同济大学举办。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科学家邬江兴,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等出席会议。紫金山实验室内生安全联盟副秘书长张芳、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致辞。来自高校、企业智能控制、车联网、无人系统、信息安全等领域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智能化时代无人系统发展与安全“两翼齐飞”之路。童小华主持会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智能无人系统是以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艇等为物理载体,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为基础,智能地实现自主、自治与协同,最终完成复杂任务的一体化系统,在未来孵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将赋能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多场景应用,实现技术升级。内生安全是我国科学家针对网络安全领域世界性共性难题、顽瘴痼疾提出的创新技术,其核心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采用架构技术赋予网络生命体获得安全基因或“内在”属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自身“免疫力”,能够在“有毒带菌”的条件下运行。
邬江兴院士作了题为《内生安全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报告。他指出,随着汽车日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的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相互交织,网络时代汽车的双重安全成为刚性需求。内生安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将有望建构国际领先、独创独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理论和技术体系,一体化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汽车行业在网络化时代提供一体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双重安全技术。
同济大学童小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孙健教授、上海大学李玉峰教授、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陈山枝教授先后作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从地球测绘到地外天体测绘:自主智能测绘的进展》《无人系统安全控制研究进展》《自动驾驶内生安全原理验证实践》《C-V2X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
会议报告结束后,还举行了圆桌会议。陈杰院士,上海大学谢少荣教授,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大唐移动标准部泛在网络室主任徐晖,同济大学何斌教授,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河南省网络空间拟态防御重点实验室主任伊鹏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陈杰表示,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来到同济大学传经送宝。会议聚焦“智能无人系统和内生安全”这一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无人系统是人工智能很重要的载体,其内生安全是确保无人系统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内生安全,对于无人系统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内涵。
专家们表示,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和人工智能先行国家,需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治理思路。我国自主创建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日臻成熟,为解决智能无人系统复杂多样的安全问题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相信此次会议的举办,将推动我国学术和产业领域在智能无人系统发展过程中,形成智能系统安全的“中国方案”,通过内生安全技术建强网络生命体的“免疫系统”,探索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的新型安全技术发展新路径,为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支撑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文/新闻中心 图/周游 视频/武毅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内生安全为智能无人系统增强“免疫力”?,首届“智能无人系统与内生安全”学术会议在同济举办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基础教育系统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绥德实验中学的重要讲话精神
- 同济课题组受北极熊毛发结构启发,构建新型二氧化硅纳米管气凝胶
- 同济大学学者揭示心跳“中枢”的调控网络和标志物,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 【解放日报】城市治理变革,关键是补上短板——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辉带队获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研究协会“铁路运筹学应用大赛”第一名
- 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 同济大学海内外校友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踊跃捐款捐物驰援武汉
- 中德学院第二十次咨询委员会会议暨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 吴建广教授作客学校第七期课程思政教师沙龙,云端开讲《德文原著〈共产党宣言〉的研究、教学、传播》
- “三全育人”进行时|数学科学学院:同济高数一“线”牵
- “同济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 医学院及附属东方医院成昱教授团队开拓磁力热协同肿瘤治疗新模式,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东援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 “第二届中日土木工程技术研讨会”开幕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校长Dame Nancy Rothwell一行来访我校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同济大学联合主办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讨会
- “中国精神”大讲堂第五讲“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线上线下开讲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党章和“四史”进行专题学习研讨
-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
- 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受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