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进行时? | 把育人元素融入教学、组织、竞赛、科研、场馆五大模块,体育教学部打造“三全五环”育人体系
在前不久召开的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体育教学部负责人以《以体之强健,济国之盛年》为题,介绍了体育教学部结合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以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关要求,做好顶层设计,融合教学、组织、竞赛、科研、场馆等五大模块,打造体育“三全五环”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探索实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经验。
作为同济大学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之一,体育教学部结积极联合学研工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各大职能部门,形成“五位一体”体育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教学环节中,围绕课程建设,形成四平路校区第一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格局。嘉定校区依托同舟河,着力打造水上项目特色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使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赛艇、龙舟、野外生存等已成为同济品牌体育课程,彰显同济百年精神品格,进一步提升了同济体育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体育教学部着力打造同济大学优秀创新基地。运动健康监测与咨询创新基地经过3年建设,现已成熟,连续两年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创新基地”荣誉称号。创新基地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领域创新科研的自信心,激发体育学领域同学们的创业热情,为在校师生投身体育产业、实现创新创业理想,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展示平台。
在组织(群体)环节中,体育教学部通过58个体育协会、社团,26个项目的阳光代表队,5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活动、训练,达到勤练的效果。努力建设同济明星体育社团,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打造同济体育品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育魅力,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竞赛环节,体育教学部通过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院级、校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五级体育活动和竞赛,从而增强同济学子的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体育锻炼、体育赛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开展“嘉园杯”“友谊杯”长跑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与学研工部等部门协同,组织开展“擎济工程”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育人专项计划,服务广大同济学子,发挥体育的引领、凝聚功能。
体育教学部还积极联合学研工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各大职能部门,形成“五位一体”体育协同育人新格局。与各职能部门联动,将体育思政工作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协同发展。发挥体育的团结、凝聚、引领功能,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坚持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相结合,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建设专业化体育场馆,发挥体育场馆的育人优势。体育教学部制作室内外标语、宣传品400余件,推广同济体育文化;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校内各体育场馆自2020年9月14日起面向校内师生开放,实现每天12小时以上的免费开放,连续开放时数累计达20000小时以上;加快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研发场馆预订系统,目前已上线5个室内外场馆,累计预订数据8000余条,为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激发青年活力。行政管理班学生、国足门将颜骏凌倾情助阵带货直播,以购代捐,以实际行动助力对口支援的云龙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济优秀体育健儿展现了青年的力量与担当。
体育教学部还积极挖掘校园体育文化资源,打造“育·见”系列明星社团推介,推介学生体育社团,推广群众性体育运动;组织学生拍摄校内体育场馆、高水平运动队等内容,制作“育·象派”壁纸;组建团队采访同济体育冠军教师,推出“冠军说”栏目;收集同济学子的体育故事,打造“我和我的同济体育”系列,以文化人,传递青春正能量。
体育教学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各项任务,深化发展“三全五环”体育育人体系,紧跟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为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好体育育人、体育服务工作。在学校打造智慧校园、温暖校园、平安校园、美丽校园的同时,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校园,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同济体育智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三全育人进行时? | 把育人元素融入教学、组织、竞赛、科研、场馆五大模块,体育教学部打造“三全五环”育人体系
相关推荐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同济大学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 校领导读书班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历史
- 设计创意学院学生设计的一款医疗设备获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可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
- 由同济大学姚武教授担任负责人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建筑垃圾智能精细分选与升级利用技术”项目启动
- 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话数字创意前沿
- 接续支教助学、调研道路安全、寻访红色足迹,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赴贵州赤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子在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上夺冠
- “石不相瞒——何马玉石作品展”在校开幕
- 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尝试——“复杂智能系统分析与设计”暑期学校小记
- 我校召开2018年秋季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同济分论坛举办,聚焦学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青春告白祖国”实践育人报告会举行,一批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 陈义汉、梁丹丹发现心肌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蛋白LRP6,论文在线发表于“Cell Research”
- 同济8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位列全国第二
- 10位优秀教师获选2020年度同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同济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 “2021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终评名单出炉,10位优秀青年与5个先进集体正在公示中
-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根本医疗签约共建医联体,两诊治中心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 近70载接力传承,成就经典,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第七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 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