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者揭示心跳“中枢”的调控网络和标志物,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人类心脏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从而输送血液到全身脏器,维持生命的正常机能。心脏跳动的控制“中枢”或者说最高司令部为窦房结。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窦房结,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的认识还相当贫乏。窦房结位于心房之中,窦房结不但体积小,其实质细胞也很少,而且细胞的分离和功能分析也比较有难度,这些阻碍了国际上对窦房结的研究的进程。
最近,同济大学学者借助起搏细胞分离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技术、细胞影像学技术、基因修饰技术、细胞诱导分化技术和系列电生理学技术,从单细胞分辨率水平解析出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同时发现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潜在重要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多个问题困扰着窦房结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例如:窦房结起搏细胞有一个什么样的分子细胞体系?窦房结起搏细胞究竟有没有一个优势兴奋的“主导集群”?控制窦房结起搏细胞功能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是什么?窦房结起搏细胞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是什么?
同济大学学者揭示了从鼠到兔到猴三个物种的窦房结起搏细胞的集群类型和分子体系。他们通过信息学技术和功能验证,初步证明了不同物种的窦房结起搏细胞均包含一个控制心脏跳动的“主导集群”。而且他们发现这些集群的细胞分散于窦房结的不同区域,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有利于心跳的稳态维持。他们鉴定出了控制心脏跳动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该网络中的个别分子被他们的实验证实可以显著地调控心跳的频率。他们显示一些转录因子也在该网络之中。他们还发现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生物标志物,他们提示Vsnl1可能是一个可用于鉴定起搏细胞和探索心律失常的生物标志物。上述发现为窦房结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窦房结生物学、病理学和治疗学的深度探索。
上述研究工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通讯作者分别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同济大学医学院薛志刚教授;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梁丹丹研究员等。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448-x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学者揭示心跳“中枢”的调控网络和标志物,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45000余名选民投下人大代表选举庄严一票
- 移动直播栏目《听TA说》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讲,在云端创新“四史”学习教育
- 同舟共济、共同战疫,同济物业人在行动
-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卢丽华博士一行来访
- 同济大学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举行
- 同济大学“文明校园 志愿同行”青年志愿者培养计划启动,共促校园文明氛围
- 上海市领导5G连线附属同济医院,考察指导医院对口援助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工作
- “夯实根基 引领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展”揭幕
- 每次下班都很担心自己…… ——90后医生任慧娟的武汉战疫日记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彭澎斩获“复微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年度总冠军
- 由同济大学牵头的教育部高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筑科学”发展规划项目启动
- 青马工程殷夫班35名学子分为6支团队奔赴8地,寻访8位同济英烈事迹
- 彭婧获“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 我校3位教授、3个项目分获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奖项
- 济园春色 等你归来
- “坚持,才能找出‘内奸’” ——结核菌感染致病机理发现记
- 附属同济医院牵头的“人源神经干细胞治疗早发型帕金森病伴运动并发症的安全性与初步有效性评价”临床研究进入收官阶段
- 【新华社】上海医疗队驻守的东西湖方舱医院将正式休舱
- 我校主办首届全国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研讨会,编制了智能建造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指南
- 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