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援战"疫”| 丝路战略研究所与“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
编者按: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外学者发挥区域国别研究优势,积极在海内外发声、制作发布疫情简报,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全球防疫信息的可靠渠道,激发战“疫”正能量,助力构筑疫情防控国际共同体。学校近期刊发系列文章,介绍背后的师生故事。
火线上阵 支援机场展上外风采
2020年6月,上外学子王畅作为上海青年学子抗疫风采的榜样之一,出现在上海教育系统拍摄的一部公益短片中。在年初的全民战“疫”中,王畅毅然披甲上阵,在浦东机场防疫一线参与返沪入境人员的运送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入境第一关,在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第一教育等平台获得广泛报道。
王畅上岗的首个工作日当晚,一对日本父子因看不懂登记表的中文,在与民警焦灼沟通之际,她立即上前用英语与日语交流,顺利完成登记工作。这一小插曲让她感叹在上外就读多年的语言积累和熏陶,在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
王畅的硕士和博士阶段都就读于上外,师从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作为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新丝路学刊》的责编,她在“上外丝路”微信公众号上撰文,讲述了自己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体验和感触。她表示,“真情会超越性别、年龄、阶级、肤色、种族”。面向未来,自己愿做“坚信人类的光辉定会超越共同面临的病魔、利益纷争、政治纠纷的理想主义持灯者和志愿者”。
而同时,王畅还在“上外丝路”公众号上发布了自己的抗疫读书报告《“他者”眼中的中国外交——读基辛格<论中国>》,这是她作为在读博士生参与丝路所战疫读书报告的阶段思考。
定期的丝路读书会、丝路笔会一直是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的惯例,也成为了师生一致认可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疫情期间,线下读书会难以实现,线上读书、撰写读书报告成为了师生继续分享所学的一种方式。
以笔为桥 传递伊合组织战“疫”动态
同样参与“丝路笔会”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凌晓逸表示,“丝路笔会对我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下进行针对性的阅读,使得我对当下的许多热点问题都有了更独立的思考和理解,不易随波逐流。”她期待通过对有关疫情的国际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成为参与抗疫、贡献自己心力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自2月底至5月中旬,丝路所师生围绕全球疫情治理所撰写的时评、读书报告、民族志及伊斯兰合作组织战疫阶段性小结等,共计7万余字,其中既有师生对“健康丝绸之路”的深入思考,也有对后疫情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学理分析。
其中,研究所发表的《伊合组织战疫动态》成为国内唯一一份该组织重要战疫资料整理,因此对相关部门及学术界认知伊合组织战疫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也受到中国驻沙特使馆相关外交官的密切关注。
实际上,设置于上外丝路所内的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个围绕伊斯兰合作组织进行研究的国别区域研究中心。近年来,该组织在伊斯兰世界乃至国际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外交的重要抓手。
“当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可以将伊斯兰合作组织作为桥梁进行沟通,为全球战疫作出贡献。”丝路所教师、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闵捷表示,疫情爆发后,伊合组织经历了从观望到倡议,再到政策制定与资金援助,直接关涉其57个成员国,我国相关外交部门也需要对其应对进行评估,并思考我方进一步的对策,急需专业的疫情动态整理。丝路所研究生可以熟练运用阿拉伯语、英语两种伊合组织的官方语言,从自己的关注议题入手,对相关信息与资料进行学理性的整理。
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仪认为,编写疫情动态不仅是一种直接的英文能力训练,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伊斯兰知识。翻译过程中伊合组织对其他国际关系问题的表态,比如耶路撒冷问题、阿富汗问题、东南亚国家的少数穆斯林问题等等,都为自己的学习今后的学术研究准备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实践对接学理 育“健康丝绸之路”人才
闵捷曾在2019年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专题培训上为全市卫生系统下属单位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们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概况。他还记得讲座结束后,一位刚从摩洛哥参加合作医疗项目回来的负责人主动找到他,说讲座让自己产生了许多共鸣,“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打交道,我们太需要你们这样的讲座了。”
而对于正不断加深国际交流合作的医院来说,闵捷的讲座也为他们带来发展规划上的极大参考价值。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表示,近年来,不断有来自英国、希腊、意大利、亚美尼亚、马其顿、印度等国家医生前来参与特色国际临床教育项目,听到这类讲座“恰逢其时”。
上外丝路战略所所长马丽蓉在参与撰写的《“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报告中指出:基于实践经验而设立“一带一路学”,旨在重新总结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发展现状、重新评估中国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而眼下,人类对于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需要,为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3月初,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曾在应邀与意大利总理的通话中强调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在长期进行丝路学及人文外交研究的马丽蓉看来,卫生健康领域在古今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人文交流中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此次全球疫情爆发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卫生治理的高度关注再次证明了人、以及文明传统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健康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丝路文明及“一带一路”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丽蓉表示,“学生从丝路学的角度去学习,就可以很好地增强其对’一带一路’研究的认知水平,提高其研究能力。通过丝路笔会、丝路读书会等形式,使学生认知到现在正在发生的疫情,不是无序的,也不是无法解决的,不管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亦或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都曾遇到过疫情的传播,但相关治理主体很好地做出了应对,这对当前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是有着借鉴意义的。由此,我们希望真正将健康丝绸之路研究落实于人才培养。”
初审 / 编校 / 高玮琦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智援战"疫”| 丝路战略研究所与“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大学孔院举办上外希腊语学子线上交流会
-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讲座回顾 | 杨巨平:亚历山大帝国与张骞的世界
-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出席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并作报告
- 迎党代会 | 上外德语系: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成效卓著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上外举行外国专家中国故事分享暨2022新年交流会
- 迎党代会 | 上外英语学院:多维联动,深化人文教改体系;三全育人,探索分类卓越路径
-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汉语教师培训讲座
- 上外教师在第六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伊本·白图泰”杯中文诗歌朗诵比赛
- 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 | 上外举办扶贫产品宣传展示活动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巡回指导组到校调研指导 参加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
- 言语传情,西汉同行: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线上夏令营第二周课程回顾
- 上外中东研究所入选CTTI智库报告区域国别研究领域Top12智库并位列评分值首位
- SISU校庆“学在上外”主题征文作品展 | 我与上外的20年情缘
- 西方语系师生在阿根廷知名期刊《DangDai》发表论文 讲述中国教育脱贫故事
- 《光明日报》| 语言能力建设的宗旨是服务国家发展
- 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 关于上外首次开学的几个城市记忆片段
- 第十五届全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高级论坛在沪举行
- 上外葡语学子获世界翻译大赛亚军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