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新闻公告 >

强化通识基础教育,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新经典高等院校英语通识教程》系列教材出版

2021-04-2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课程思政,主要落脚点是加强课程建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多元文化包容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们精心编写推出的《新经典高等院校英语通识教程》则是这样一套教程。

本套教程由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共包括《新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导读》《新经典英美现代社会与文化》《新经典英语散文导读》《新经典英汉互译教程》《新经典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新经典名人演讲导读》六册。

该教程填补了大学生通识教育方面的空白,丰富了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是一套有力推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优秀教材。

分册简介

《新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导读》

新时代,新文科,新经典:莘莘学子的通识之门和成才之道。

——李维屏

《新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导读》精选12位英美重要作家优秀经典短篇小说,作品构思巧妙、题材新颖、艺术精湛、流传甚广。教程兼具实用性、人文性、思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学趣味、审美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经典英美现代社会与文化》

不仅讲清楚“What is it?”,还说明“Why is it?”和“How is it?”,注重英美两国现代社会与文化特性及构成这些特性的因素,是本教程最显著的特色。

——王恩铭

《新经典英美现代社会与文化》贯彻丛书的编写宗旨:突出人文精神、注重素质培养、关注文化阐释。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教程重点突出英美两国的文化因子,在描述两国文化表现形式之同时,注重阐释和揭示这些文化表现形式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特性,让读者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新经典英语散文导读》

荟萃英汉美文,会通中外文化,既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堂学习,也可以成为散文爱好者与英语自学者的人文读本。

——张和龙

《新经典英语散文导读》精选16篇脍炙人口的英语散文,并配套16篇中文散文延伸阅读,倾力呈现一份中国历史文化的营养大餐。教程特色鲜明,兼具实用性、人文性、思想性,旨在强化语言学习技能,丰富中国文化知识,拓宽中外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新经典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

说不尽的诺奖话题,读不厌的诺奖作品。进入文学大师的世界,发现自我,联通未来。

——周敏

《新经典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在世界文学的视阈下探讨获奖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通过对大师之作的解读和分析,向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介绍文学赏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同时,基于全球文明的分析立场,使得本教程选取的材料同时成为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极佳范本,也是英语阅读和学习的优秀读本。

《新经典名人演讲导读》

在丰富经典的演讲词中感动、震撼。领略名人的非凡魅力,感受语言的美与力量。

——王欣

《新经典名人演讲导读》精选16篇近现代以来世界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经典演讲词,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审美能力以及英语语言文化意识。每篇设有背景介绍、难词讲解、文化导入、语言修辞、配套练习和延展阅读等部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演讲词原文,欣赏语言修辞之美,同时以演讲词为切入点,学习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模仿、拓展、实践演讲词的风格与内容。

《新经典英汉互译教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与流行相结合,实用与趣味相结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尤其是大外学生的翻译一本通。

——肖维青

《新经典英汉互译教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理论与技巧”在宏观上进行翻译概念、译者素养的知识普及,解析语言差异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并逐一介绍传统翻译教程中的若干翻译方法。下编“翻译实践”按照不同文体进行翻译实践操练和讲评,涵盖文学、科技、旅游、商贸、新闻、视听作品与歌词等多种题材。本书所用译例经典、新颖、接地气,符合90后、00后的审美兴趣和现实需要。另外,附录部分针对大学四、六级的汉英翻译试题以及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英汉、汉英试题进行了解读指导。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杨静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强化通识基础教育,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新经典高等院校英语通识教程》系列教材出版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