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英语学院学生专业解读国际时政
2010年起,上外英语学院就创新性地将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学科属性,并进一步提出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语言能力精湛,人文学养深厚,国际视野开阔,中西文化融通”的精英人才。为更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引领学生关注时政,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近年来,英语学院与英国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国际事务评论的学习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团队撰写高水平的时政评论文章,在各类媒体报刊发表刊登。
参与此项社会实践的成员包括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大多因为兴趣,或是专业方向相近而加入该团队,在对时事追踪与不同文化的学习中,逐渐建立起了学习和写作新闻评论的信心。经过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该团队收获了颇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发文数量上,更体现在收稿新闻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上。在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李征宇和付博锐在东方网上已分别累计发文9篇和6篇,王弘源在各大媒体上发文和接受采访的次数达7次等,团队成员累计共发表文章近50篇。而他们的文章均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发表,如人民日报、东方智库、文汇报、观察者网、南方日报、世界知识、澎湃新闻等,甚至有同学还接受过诸如南方日报和直播港澳台等媒体的采访。英院学子们对时事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得到了媒体平台的肯定和好评,不少媒体与该团队建立了良性互动,形成了双赢局面。
然而,从撰稿到文章发表的整个过程并不容易。为了寻找更为合适的切入点,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每位学生会跟踪一些固定智库和国外主流媒体,搜集最新热点话题,并在每周研讨会上与所有成员讨论,确定选题。选题确定之后,便是反复几个回合的撰稿过程,这期间,对每一次的文稿,成员间往往都会进行互审,相互切磋交流,直到大家都满意,再由指导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再进行修改打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面临许多棘手的状况,如材料搜集和解读难题、有话题但找不到切入点、有观点但不知如何精准妥当表达等。李征宇同学表达了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写作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灵感枯竭。可能对于每一个写作者而言,灵感都是成文最重要的一环,有的时候写不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章,就会反复纠结,甚至失眠。”
面对学生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学院和指导老师等从多方面提供助力和资源。首先,指导老师在关注热点问题、如何进行思考、指点写作方向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以及帮助学生审核、修改文章并推荐给合适的媒体。同学们都认为指导老师的帮助很大。蔺皓明同学说:“学院指定老师引导我去进行发散性思维,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这点是至关重要的。”王廷维也说道:“我们发表的平台主要都是指导老师推荐,指导老师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写作,还为我们提供平台资源,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发表作品,也有了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其次,学院也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讲座等学习平台。学院开设有关西方文史哲的课程、提供多元化的讲座资源,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基础认识,拓宽了眼界,启发了学生们思考的新视角。除此之外,李征宇同学还提到:“学院会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补贴,让我们在即便没能将文章发表在媒体上的时候也能收获稿费,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这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鼓励,给我们提供了坚持下去的保障。”这一社会实践过程中,学院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怀与帮助,始终努力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把实践育人做到真正落地开花。
“国际事务评论”这项实践工作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的典范,正如担任指导工作的高健老师所说:“做好这项社会实践工作,最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人文综合素养和政治敏感度。而这些能力其实都是学生从第一课堂中获得的。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在此实践活动中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正是因为我们英语学院的人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这让我们的学生视野开阔、语言能力强,且政治参与意识和敏感度很高。”同时,高老师也指出了这项实践工作另一重要意义,那就是带给学生很强的社会参与感和满足感,很多学生因此选择出国深造,活跃在人文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英语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人文化”教育为理念,以“人文化”改革为出发点,“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英语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事务评论”这项实践工作是学院教师自觉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联动,多维度推动“三全育人”,实现“通过英语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领域专业人才”。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问题意识,注重发散思维,既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提升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及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外英语学院学生专业解读国际时政
相关推荐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1.27--2019.12.3)
- 俄罗斯《社会语言学》杂志刊登中国专刊
- 疫情下的中德大学生对话论坛:搭建话语平台,共同战胜疫情
- 上外教师在第六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 上外四门课程获评“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
- 英语学院成立“应用语言学”沙龙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 推动法学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上外法学院代表团访问德国、奥地利两国高校
- | 范鸿达:中国能赢得世界赞誉也要面对流言蜚语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 英语学院语音教研组“十年如一日,坚守待花开”
- 上外学者申报的上海市哲社智库专项课题获准立项
-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换届会议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上外孔院公派教师徐晓路:我在赛格德孔院的“疫”外收获
- SISU | 上外人的联合国往事
- 环球网 | 廉德瑰:疫情蔓延考验安倍政府内外应对
- 上外新增3个本科专业:外交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助力2020年“一带一路”英语教育发展论坛
- 上外9门课程入选2021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2021年中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及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线上特色夏令营开营仪式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