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师者 | 李路:探金融本质,守为师初心
编者按:他有着从复旦到财大再到清华的丰富求学经历;他曾经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金融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如今,他在上外从事微观金融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以宏观历史学的眼光,将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语言与金融相互碰撞,向学生们传授他独特的金融之道。
他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二等奖的获得者,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师——李路。
【认清“金融”,重返校园】
问起当初为什么选择走金融这条路,李路老师答道:“其实是想做老师,”他补充道,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时,“财大有个硕博连读的机会,正好五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
在财大读博期间,他曾经用一年的时间研究关于收购方管理层职位变迁的课题。在这期间,他读了很多有关金融学和历史学方面的文献书籍,并逐渐开始进一步独立思考、独立研究。
但后来他在清华读博士后时发现,学校里的金融学、会计学研究还是偏向理论,离实践比较远,而那个时候正赶上金融市场前景良好,变化也很快,实践常常走在理论的前面,因此他更希望去通过实践来切身体验理论在市场中的运用。于是,毕业后,他选择了去中金所研发部金融创新实验室担任负责人和研究员。
业界的实践经历让他明白:在金融领域,实践与理论是相通的。为了更加巩固理论知识,也为了自己的初心,他又一次选择出发,重新回到学校,选择了上外,这个他认为可以进行更广泛和更多元化研究的地方。
【教学在上外——在金融的广阔世界里,什么才是重要的?】
李路老师讲课时不将教材作为唯一“教学宝典”,他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心得传递到了课堂上, “我会尽量告诉学生们那些书本上的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希望他教的学生能够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能了解到实践的真实模样,并在学完理论后获得实践中的反馈。他所期待的金融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学生们看来,李路老师上课时用的课件非常简洁:白色的背景,每页也只有一到两行字。但就是在这寥寥几行字之中,他可以拓展出很多知识点,举出很多生动且贴合实际的案例,内容充实又条理清晰。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学到很多关于实证方法的理论,在编程用语方面也收获很多启发。“他的讲课方式更贴近于我们学生,会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总是会先保证学生们听懂,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他的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贵在精而不在多——在李路老师看来,要想在这个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很好地生存下来,只需具备众多技能中的一个就可以了。“切忌让自己变得很全面,切忌去补短板,而是要把你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因为一个很全面的人,如果没有超越别人的长处,人家反而不会用。”他总是这样对学生说。
在金融市场中摸索多年后站上讲台的李路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在金融市场中摸索多年后站上讲台的李路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忘记高考”。因为金融市场里的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转变从前的应试思维才能在金融市场里存活得更好。他还强调学金融不应被专业知识束缚,“现在很多金融市场招人会选择学历史、学物理的人,因为他们觉得光学金融的人可能思维会被固化。”他心目中的金融领域人才应该是这样的人——既具有专长,又不滞于专长。他眼中的上外学子,便是如此——专业能力强,有浓厚的求知欲,同时知识面广,语言能力强,未来,无论是继续读研读博还是就业,都很有竞争力。
【研究在上外——人文环境中的金融突破】
在人文氛围浓厚的上外教授、研究金融学并没有让李路老师感到任何不适应。他认为,语言的背后即是思想,很多金融活动的决策和思想与语言是息息相关的。
两年前,他曾在美国金融学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从中国语言的复杂性出发,研究中国各地方言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层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影响到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谈判协商与经济后果这一课题。
以往人们在研究文化影响公司管理领域时,总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少有人去专门细致地分析文化中的某一特定角度。而李路老师以语言为切入点,认为语言作为公司管理层个人的特质之一,是其进行交易协商、并购决策的重要媒介,这种非正式制度对并购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语言又是某一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发展而成的,丰富了跨区域领域的文献研究。李路老师把语言和金融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独特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特殊的语言环境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光是在金融里面探索,反而更难做出一些有意思有突破的东西。”上外的浓厚人文氛围和良好科研环境,以及对跨学科研究、多学科融合的鼓励,反而令李路老师得到了不少启发,有了新颖的研究视角。
【上外以外——家与远方的世界】
李路老师的家乡在新疆。当谈起自己的家乡,他首先回忆起的是漫漫回家之旅。“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先经过江南这一块,发现都是青山绿水;走着走着,走到甘肃了,你会发现全都是黄土高原和穿山洞;再走到新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戈壁滩和雪山了。你会发现几处地方的景色完全不一样。”
“这样截然不同的景色会使整个人的性格等各个方面也变得不同。”他觉得,年轻的时候能多走一走,去远方多看一看,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你会发现,同一个事情,不同地域的人的看法会很不一样,会展现出很多不同的角度,也谈不上对错,但这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有意思。”
“对这个有意思的世界保持好奇心和包容心,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专、做深、做得与众不同,你就有了一技之长,也就能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了。”这是李路老师对上外学子们的期许。他自己也正是秉持着这个信念,在金融教学与研究的广阔世界里,躬身践行,不止歇地思考与探索,追寻自己的所爱与所求。
目前,李路老师还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开设“市场微观结构”课,从学术研究、监管经历和实务经验相融合的角度,带领学生理解真实世界中各类金融产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如何将市场微观结构知识运用到金融市场的实际交易中去,加深对高频交易的理解,探索纳秒时代的金融市场。
初审 / 编校 / 黄嘉文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SISU师者 | 李路:探金融本质,守为师初心
相关推荐
-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首届希腊大学中文教育圆桌会议
- 【澎湃新闻】丨齐舒扬:一位在俄上外留学生的亲历、观察和呼吁
- 守初心 担使命|网络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榜样的力量(三)
- 上外合建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中加友好使者: 纪念诺尔曼·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线上对话会
-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生涯规划与实习求职
- 希腊雅典市市长一行访问上海外国语大学
-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 上外金贸学子在2020年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喜获佳绩
- 上外英语学院“译心译意——汉英翻译”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 第十四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厦门落幕
- 迎党代会(五)| SISU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彰显办学品格 全球话语塑造学府形象
- 马德里孔子学院举办2020春节庙会迎鼠年
-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举办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西班牙语教材编制”圆桌论坛
- 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 推动中文作为国际会议同传接力语: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第三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
- 追忆 | 嘉惠学林 泽被后学:那位编写了“适用于我们中国人学习的语法书”的著名英语学者走了
- SISU | 上外人的联合国往事
- 法语系钱培鑫教授获颁法国棕榈教育“军官”荣誉勋章
- 战略语言教师学科能力提升计划之亚非语青年教师学术工作坊第三场顺利举行
- 【澎湃新闻网】 | 汤蓓:甩锅疫情恶化之责、掩盖党争:特朗普污名化疾病的政治私利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