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时代变迁,教育内核不变
按语:
抗战时期,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前身的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和广东省立教育学院迁址前往连州等地办学。先生们在烽烟中坚持为民族存亡而育人,学子们在战火中坚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彰显出先辈师生在峥嵘岁月中“激发昂扬斗志、矢志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文化研究中心与校团委共同推出“世纪对话——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大赛”,让在校本科生有机会阅读80多年前的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撰写学习心得与感悟,经历一次不同寻常的精神洗礼。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毕业论文撰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前,难免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新时代的华师学子,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论文作者们“对胜利充满信心、在烽火中发奋学习、立志学成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共同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弘扬教育报国精神。
本次展示的征文来自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的张琳同学,张同学从论文本身出发,评点了论文写作的出彩之处,并结合历史发展、现实实际分享了自己对化学发展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提炼出论文体现的批判性反思精神,讲述其对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启示。
论文题目:初级中学化学教材及现行教科的研究
年份:1938年
作者:李媛珍
学校及学(院)系:勷勤大学数理化学系
阅书征文:
该论文选题贴合所学专业,在抗战时期广东教育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对化学教材的研究以及评价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论文内容与选题相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顺畅、层次清楚,虽为手写论文,但格式规范,美观大方。作者在阐述所选两版化学教材的差异时分为左右两个版面,分段描述,排版清晰,便于更好地进行内容比对。同时,作者绘制了两版教材上的图片,图文配合,一目了然。总的来说,该论文资料充分,论述过程认真严谨,比对结论有依据。
该论文绪论中提出了化学的现实应用,从而说明其重要性和中学化学教学的必要性。作者列举了钢筋混凝土、船、汽车、飞机、橡皮、汽油、炸药、染料、药剂等,展示了化工无所不在,推动了国防和社会的建设与进步等作用,并认为青年学子负有学习化学科目的责任和使命。回望历史,我们知道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不重视化工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外敌入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多个五年计划,我国的化工企业由弱到强,在国防、生产、医药、航天等方面都享有重要地位,化学的贡献显著。
然而,由于早年大力发展经济,部分行业滥用原料与缺乏管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大众“闻化色变”,将因人为的错误造成的一切后果归咎于化学,认为化学做贡献就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更甚,早年某化妆品牌在广告中公然说出“我们恨化学”的广告标语以宣传产品成份“天然无添加”,然而现代化妆产品离开化学是无法生产的,包装的塑料外壳是化学物质,所利用的各种成分是化学物质。所幸,这一扭曲事实的广告已被举报停播。
这个事例鲜明地体现了现代人对化学的偏见。不仅如此,人们提到化学总会联想到爆炸、有毒物质,而不是马上联想到各类先进的新材料在各行业中的运用等。当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进行问责时,承担职责的不是违法企业而是化工;至于化工危险问题,即使是剪刀,使用不当都会成为大杀器,而化工事故大多归结于管理不当或不符合标准。化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进步,它也确实做到了,不注重环保是人类而不是化学本身。
社会对于化学化工的偏见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们要警惕这种歪曲化学的错误信号,让人们正确认识化学,辩证看待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是每个化学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日后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自然融入对化学的思考,让更多青年读懂化学、爱上化学、发展化学。
该论文结论中归纳了两个主要思考,即化学教科书要有怎样的形式才能引起青年学习的兴趣,及要有怎样的内容才算合乎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前一问题较好解决而后一问题较难解决。她提出,化学教材的编者未必是中学的教师,对于实际应用及学者心理不明晰,并认为中学教师在利用当前化学教材善本时要注意环境和事实讨论。善本也不过是字句符号公式,不可将善本奉为金科玉律。她提出,化学学科学习的魅力价值在于变化与推演。
该论文所传输的对于权威的批判性反思的价值观在任何时代都熠熠生辉。论文写于1938年,那时我国化工仍处于起步阶段,本土化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味精、纯碱、涂料等与人民紧密相关的日常衣食住行方面。同时也正处抗战时期,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封建余孽,外忧内患,民族化工的发展在夹缝中艰难发展,化学的学习知识来源局限,拥有化学教材善本已实属不易,作者仍然保持对知识的反思与批判,明确中学教师不宜照本宣科,不神化化学教材善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避免让学生坠入“不知化学所云”的境地。时至今日,与抗战时期科学理论匮乏、社会动荡相比,我国化学的研究已紧跟国际步伐,国泰明安,化学教材善本更是不胜枚举。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仍然并且更加需要这种批判性的反思,带领学生运用“其手眼鼻心思”以“求得其底蕴”。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应实现明基本事实、懂原理定律、习观察反思归纳、养发现事物变化能力、引感受化学兴趣。
虽时代在变迁,但是教育从业者们思考的习惯永不变,勤于思考所授学科的灵魂与价值,勤于思考所授内容的形式与目的,我们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坚信化学教育的未来会愈来愈美好,坚信祖国会愈来愈强盛。
作者/通讯员:张琳 | 来源:校史文化研究中心 | 编辑:杨柳青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虽时代变迁,教育内核不变
相关推荐
- 化学学院林晓明副教授在《ACS Nano》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 体育科学学院在广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蓝小环来华南师范大学指导疫情 防控工作
- 图书馆赴揭西慰问对口扶贫困难户
- 华南师范大学高进伟教授课题组在透明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2020年3月4日广州日报:华师大团队“云支教”,为过百医护人员子女在线辅导功课
- 2020年2月29日羊城晚报:华师举办“无接触”式在线招聘,215家企业云上参会
- 学校召开2021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会议
- 冲上热搜!全国人大代表林勇教授所提建议再次引发关注
-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华南师范大学何智升同学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李进开在应用数学顶级期刊《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发表学术论文
- 探索高校服务地方新模式 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 第二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马克思主义学院疫情防控进行时:三驾齐驱凝聚战疫力量
- 我校举办全省“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学设计评选与分享活动
- 5金2银3铜,我校武术队2021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勇夺佳绩
- 马兴瑞省长到华南师范大学调研
-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组建志愿者团队为在线教学助力
- 我校第九届“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收官 14金奖队伍出炉
- 校团委组织千名学生开展“宅青年·云进步” 21天在线打卡挑战活动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督办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会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4
- 校领导到汕尾校区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03-10
- 校团委获评2021年度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03-09
高考招生
- 华南师范大学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