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疫情防控进行时:三驾齐驱凝聚战疫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撰写的《中国精神的战疫书写》,发表在《光明日报》2020年3月25日第6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各级各类党刊党报上刊发理论文章,关注战疫过程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国家制度等相关问题,诠释战疫精神;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和到社区宣讲的机会,将疫情防控过程的生动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讲好战疫故事;发挥特殊时期的党建引领作用,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线上党日抓好理论学习,线下志愿活动身体力行,共同汇聚战疫力量。
理论阐释:书写战疫精神
陈金龙在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中国精神的战疫书写》一文中写道,战疫过程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过程,也是彰显中国精神力量的过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己为人、勇于奉献,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大国担当、命运与共等伟大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磅礴力量。文中指出,实践是精神形成的沃土,灾难是精神升华的契机。抗击疫情催生的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我们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抗击疫情体现出的这些伟大精神,将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陈金龙在发表于《南方》杂志2020年第4期的《党员干部勇当战疫先锋挺起“广东肩膀”》中提到,广东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高扬旗帜的作用,以疫情防控的实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牺牲精神、科学精神彰和人民情怀。发表于2020年第6期的《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文章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这一制度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之所以能赢得疫情防控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综合优势。
“疫情防控使我国国家制度经受了考验,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验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4月2日的《南方日报》发表了陈金龙的《经此一“疫”,制度自信将更有依据》,文章指出,经历这次疫情防控,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国家制度优势的认同感将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将更有依据。
副院长胡国胜教授撰写的《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之基》,发表在4月3日南方杂志党建频道,他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定海神针”。坚持生命至上是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最高原则”。完善法律法规是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坚固防线”。创新体制机制是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打开方式”。
云端主播:讲好战疫故事
学院及时出台《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方案》,在全校率先推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思政理论和专业课课堂,结合疫情分专题解读,通过在线互动、读书笔记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生命安全、职责使命、规则法治、志愿服务等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从而领悟作为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3月2日,华南师大正式“线上开学”,40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齐聚云端,同上战“疫”思政第一课。“疫情中,全国各地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面对疫情主动‘出列’,积极行动,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在专题讲座中,胡国胜变身“主播”,通过云平台进行话题发起、随机提问、开放式问答等,与学生进行空中互动。胡国胜的话语引发学生深深思考和强烈共鸣,让研究生第一时间了解和认识此次疫情的基本情况,疫情防控的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以及疫情中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胡国胜还与广州广播电台合作,制作录制了10期“战疫启示录”空中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先进制度保障物资充足,奠定战疫胜利基础”“解放军及时出动,最新装备投入战疫”“逆行冲锋的白衣勇士”等专题,总结梳理了抗疫过程及成功经验,借助现代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系列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资源。
刘卓红和阮玉春在为2019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理论问题研究》中,增加了抗疫专题。刘卓红在讲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时,让同学们围绕“疫情防控总体战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同学们踊跃发言,分别就人民主体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人与自然关系等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卓红总结道:“身为马院的研究生不仅要有爱国情怀、青年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要通过思考认识抗击疫情中的哲学问题,学会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反思和传播正能量……”
李嘉谊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弹幕互动+播放视频+视频讲解+回应舆论的方式,围绕着疫情,从真相与谣言、国内与国外现实对比中让学生思考我们国家在处理疫情中的显著优势,并针对在疫情中的各种社会流言与舆论倾向做出分析,从中凸显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李张容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利用腾讯课堂和中国大学慕课,采取主题讲授、视频回顾、点评互动、时事评论等方式,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彰显的中国精神为主线,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本,展示中国理论的形成历程、主体内容和历史地位。
颜碧辉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结合疫情,强调必须立足于科学防疫,用科学的态度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恐慌,正确防护;密切关注依法防疫、全民防疫;宣传大爱无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借抗疫情推动完善制度建设和社会进步。
陈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上第一个专题 “人生的青春之问”时,让同学们谈谈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与社会观察,特别结合身边的抗疫故事与社会热点。同学们宅家时间的所思所想与困惑为接下来谈论爱国主义问题、公共道德、法制问题提供了等丰富的案例与延伸空间。
周懿紧密结合全球抗击疫情的最新社会时政要闻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身心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课程活跃度和参与度都非常高。
在线教学一个多月以来,马院教师的线上课程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认可,在学校教务处进行的“目前在线教学,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问卷调查中,学院李嘉谊、张永刚、阮玉春、余晓玲、蒋积伟、李张容、颜碧辉、陈椰、周懿等9位老师在排名中名列前位,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线上党日:汇聚战疫力量
疫情爆发以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疫情防控作为学院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向学院学生和教师分别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尤其是师生党员要用实际行动体现责任担当;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方案》,要求各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通过分散自学和线上理论学习方式,紧抓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引导师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各党支部开展线上“三会一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体现支部特点的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实际开展网络主题讨论,分享疫情涌现出的榜样事迹和先进典型,组织志愿服务、党员如何发挥作用的研讨等,引领师生充满信心抗疫情。学院多名师生党员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和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自觉开展志愿服务,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法规政策和措施,配合学校和所在社区、乡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4月2日,学校开展了“全校万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同上一堂线上战‘疫’党课”活动,陈金龙院长作为代表给全校党员上了一堂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党课。陈金龙在党课中指出,针对这次疫情防控来看,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有四个方面:一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上下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集中领导的制度优势;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国家制度优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三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时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四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优势。通过这一次的疫情防控,大家更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在何方。
思马教工党支部在微信群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身在美国访学的杨婷分享了在美国的防疫抗疫经历,从当地社会的“排华”、华人群体的互助谈起,谈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谈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教师党员一致表示,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职人员,我们要关切学生,坚持停课不停学,主动去适应新形势与新技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激发使命感去思考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未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密切关联。
学院党委书记周宪、副书记张兵参加了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线上组织生活。毕业班党员分享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感受与党课学习体会。赵睿夫谈到:“听完陈金龙教授的党课,我深刻认识到了抗疫工作的艰巨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立足自身的现实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以致用的根属逻辑,是高校师生的抗疫之道,是广大党员行事立身的科学方法论。”张兵就党员提出的问题与困难一一作出了回应。周宪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党员身份的思考。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做好身边事、平凡事,凝聚抗疫的力量。二是对未来事业的思考。面对未来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选择,如何才能体现社会的担当;面对众多资讯,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面对不断变化,是否有应对和担当的准备和积极的行动。
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在线上召开题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同心战‘疫’”的组织生活会。党员同学纷纷就战“疫”中涌现的中国力量、先进事迹、触动画面分享所思所感,言语中流露出不同以往的沉重与深情。凌梓然语带哽咽的发表多难兴邦,共克时艰的感想;游华云介绍了他的本科舍友作为记者前往隔离区采访感染患者及家属,出发前笑对镜头的照片;庄仪分享了钟南山院士1.18奔赴武汉的无座车票;陈登坤选取了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在将一位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转移回病房,中途停下看夕阳时的照片;李秀敏解读了公益歌曲《武汉伢》的歌词……
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线收看由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后所有党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青年使命担当”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刘艳艳同学分享说: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疫情大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爱国就是最大的责任与担当,没有什么能够比拥有一颗纯粹的爱国之心、炽热的家国情怀更能让我们去坚定信念,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学院党员还在疫情一线勇担志愿者,在家乡传递爱与温暖。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王安琪,在家乡担任社区志愿者,在小区门口值班,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对进出车辆进行消毒,还有为居民统一购买的蔬菜进行分类,并送菜上门。她说 “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次志愿者工作是我这一生都受用的党课!”。学生党员赖靖雷,当他看到新闻中一批又一批的医务工作者向国家递交赴武汉抗击疫情的请战书时,他想“我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作为社区少有的全党员家庭,他一家全员参与社区组织的“党员进社区活动”志愿活动,他说:“是祖国培育了我,此刻的我们有义务用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通讯员:付蓓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杨柳青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马克思主义学院疫情防控进行时:三驾齐驱凝聚战疫力量
相关推荐
- 我校承办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在线报告会
- 校长亲切鼓励:坚定理想信念,做“四有”好老师! 35名青年教师在瑞金接受红色专题教育
- 我校召开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评选汇报会
- 生命科学学院关燕清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基因递送纳米平台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华师召开
- 软件学院学生参加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
- 华南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工作动态 (2019 年第 15期,2020年1月6日-1月12日)
- 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柏文在化学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
- 多家媒体报道华师花式迎新
- 体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守初心、担使命、向榜样党员学习”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 “青研杯”决赛 12支队伍精彩角逐
- 我校离退休党员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2021年9月24日科学网:昆虫生殖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段)图片展在我校城市文化学院展出
- 民进华师基层委员会赴湛江开展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
- “新中国70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吴坚副校长为二级党组织师生党员讲授专题党课
- 数学科学学院主办非光滑最优化和机器学习天元数学专题讲习班
- 2020年8月2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华南师大:“云实践”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督办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会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4
- 校领导到汕尾校区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03-10
- 校团委获评2021年度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03-09
高考招生
- 华南师范大学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