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丁国旗研究员来兰州大学作学术讲座

2019-11-11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应文学院邀请,11月1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丁国旗研究员,在兰州大学一分部逸夫文科楼102会议室作了题为《对文艺与生活关系的初步思考》及《文学阐释有没有边界》的学术讲座。文学院文艺所所长张进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崔国清及文学院博士、硕士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张进教授主持。

在第一场《对文艺与生活关系的初步思考》的讲座中,丁国旗研究员主要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等重要论述中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观点。丁国旗研究员将其总结为“走入生活”“提炼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他谈到,目前要解决艺术家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现实问题,艺术家应走出创作的独言独语状态,去接触真实生活,真实地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他认为,艺术家要对生活保持敏锐的感受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善、美的细节,对生活表象深入思考,在世间万物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灵魂。他认为“歌颂生活”是文艺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命题,我们的文艺作品要弘扬时代正能量,书写真善美,不能为了暴露而暴露,要把握住暴露的度,体现对人的关怀;文艺作品应该创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反映时代特征,关照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张进教授总结认为,丁国旗研究员深入透彻的解读了文艺自始以来面对的一个问题,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传统中的根本问题。他提出的“走入生活、提炼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十六字,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在结合例证谈论当下文艺与生活关系时十分有效。文艺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在新时代需要新的提炼,这给了我们新的启发。

在第二场讲座《文学阐释有没有边界》中,丁国旗研究员从阐释的开放与封闭问题谈起。他针对张江教授提出的要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保持张力的平衡点的观点,进一步讨论这一平衡点在哪里。他用盲人摸象来说明这一问题,文艺批评家其实就像盲人一样,摸的是象的一部分;不同的阐释家所阐释的内容不同,正是无数个“盲人”成全了我们对“象”全面认知。他提出了阐释三要素,阐释主体、阐释客体和阐释整体,并从这一寓言中总结出四个启示:阐释离不开客体,即阐释离不开对象;阐释离不开整体;阐释离不开主体;阐释不能越界。阐释三元素主体、客体和整体之间相互契合、相互成全时,阐释就不会越界。因此,文学阐释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象”。

张进教授总结认为,丁国旗研究员提出阐释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讨论的是对阐释进行阐释。他认为丁国旗研究员富有创见性的将阐释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合。许多的阐释理论在进入中国后,都有着某种程度上张江教授所提出的强制阐释问题。丁国旗研究员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提醒我们不断地去体会这种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将“本来、外来、未来”的理论资源进一步融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丁国旗研究员来兰州大学作学术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