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8名教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设计: 光影工作室 王莉蓉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兰州大学共有8名教师入选,其中,王为教授、张浩力教授、秦勇教授、邓建明教授、熊友才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乃昂教授、吴王锁教授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邱强教授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风采(5人):
王 为
王为,1972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2000年起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起回母校任职。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现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在多孔催化剂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催化、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张浩力
张浩力,1972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要进行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纳米尺度光电器件的制备与表征工作。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和Adv. Funct. Mater.等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5000次,H因子37。
曾荣获亚洲化学会“Asian Rising Stars”、“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等奖项。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中国化学快报》编委,Chem. Soc. Rev 顾问编委,阿拉巴马大学兼职教授等。
秦 勇
秦勇,1976年5月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荣获世界陶瓷研究领域年度最有价值贡献奖(Ross Coffin Purdy Award)、国际纳米能源奖(Nano Energy Award)等奖项。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材料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学会的理事或委员。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技术、功能纳米器件与自驱动纳米系统领域的研究,主持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影响因子10以上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论文被引用4026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942次。获得2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9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邓建明
邓建明,1978年11月生,重庆云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生态学会“Young Author Investigator Prize”国际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科技部中青年创新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在极端环境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物质能量代谢循环规律、群落结构稳定性维系机理,以及大尺度的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特性分布与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NAS(2篇)、Journal of Ecology、Tree Physiology等杂志上,而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
熊友才
熊友才,1971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系统进化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旱地作物根冠通讯理论、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与进化规律、旱地作物物候与水热耦合、旱区生态系统圈层管理理论等方面发表SCI收录论文78篇,以第一主编出版专著4部。在非洲和巴基斯坦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被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和转载500余次。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风采(2人):
王乃昂
王乃昂,1961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气候环境变化、沙漠考古与历史地理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行业科研专项(环保)等课题20余项,主讲本科生《气候学》、《自然地理学实习》和研究生《地理学研究导论》等课程。在《Geomorphology》、《Climate Chang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专业杂志发表论著、出版教材150余篇、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兼任首届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吴王锁
吴王锁,1960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放射化学、核技术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国防重点等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主编教材3部。曾应邀赴中央党校讲授《核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为共产党员网录制课件。主讲的课程“走近核科学技术”获批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大学幕课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园丁奖、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奖等荣誉。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风采(1人):
邱 强
邱强,198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2004年和2011年分别在兰州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等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BMC Genom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18年获评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8名教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汇报大会召开
- 复旦大学苏杰教授应邀来兰州大学开展“古文献·新探索”系列讲座
- 兰州大学教师参与四集广播剧《青春敦煌》制作
- 开新局 办实事 努力将思政课教师培训做实做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暑期培训工作侧记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口腔院党史学习教育暨庆建党百年主题活动之力行篇——学长学姐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会
- 兰州大学2022本科招生宣讲会(江苏站)顺利举行
- 公共卫生学院举办“卓越公卫·萃英健康大讲堂”第十七期讲座
- 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大学文学院全面合作交流研讨会举行
- 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入选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特写:前排开团的行政、后勤人
- 兰州大学召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整改动员大会
- 守初心,担使命——基础医学院党委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 2019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理科工作研讨会暨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
- 学校纪委发出通知:严明纪律强化作风 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 畅享绿茵场,凝聚校友情——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校友足球友谊赛举行
- 西南交通大学石磊教授来兰州大学作学术讲座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师在南京看望捐赠方代表
- 兰州大学龙瑞军教授团队在“一带一路”国际科教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
- 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五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开幕式暨第三届杨建新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
-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可持续双轨服务系统设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