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作分论坛成功举办
12月18日,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分论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作:中国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在一分部衡山堂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黄春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穆盛博(MicahS.Muscolino),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高峰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钟方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晓谕,兰州大学国际处处长迟刚,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等参加论坛。论坛由黄春林主持。
兰州大学国际处处长迟刚在致辞中指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议题于中国学术界而言,既是其作为社会成员面临的生存挑战与责任所在,也是构建中国环保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契机。如何集众人之所长,发挥各大学科的智慧,提出一套具有综合性的、符合世界人民需求的环境治理模式,是当今学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生态保护国际合作的历史经验”主题中,杨红伟、穆盛博两位教授讲述了近代中国水土保持中的中美合作与美国学者罗德民的相关历史;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后Ramamoorthy Ayyamperumal通过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提供了当代中国水土保护的研究范例。三位学者古今对话的汇报内容均彰显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整个人类从古至今面临的重要问题,其解决需要世界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精诚合作,互助共赢。
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下,高峰研究员通过对“美丽中国”的内涵挖掘,指出“美丽中国”及其背后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节约、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设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高质量的中国方案;钟方雷副教授与宋晓谕副研究员分别以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与远程耦合生态系统讲述了各自的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推进是从概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复杂过程,三位学者的汇报提供了生态治理研究的巧妙路理,给人启迪。
在“美丽中国建设及其经验的全球化”主题中,与会博士、硕士分享并讨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渭河上游的自然灾害应对机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甘肃农林治理体系、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等,为美丽中国的实际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的交流交融势必会成为治理西北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新的突破口,又言天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古今中外人民生活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和平共赢的思考与愿景。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关乎全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此次论坛通过历史学与资源环境等学科的理论对话、实践经验,探求出一条能够契合世界诸国环境治理需要的中国路径,为构建人类生态共同体的目标助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作分论坛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召开后勤改革动员大会
- 兰州大学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六周年长跑火炬接力活动
- 给力!兰大教授再次登上南极大陆
- 兰州大学获批8项2020年甘肃省社科重点项目
- 学校领导调研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工作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赴山西招生宣传
- 田俊武教授做客“萃英大讲坛”第一百九十八场报告会
- 集思学院负责人一行来兰州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
-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团队参与的古菌降解复杂烷基烃产甲烷的合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乌海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来源解析课题》验收评审会召开
- 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做客“教师成长苑”第二十期并作报告
-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绿色保险凝聚新动力
- 外国语学院1980级校友宋雅杰重返母校
- 学校召开本学期第五次教学工作例会暨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会
- 兰州大学统一战线举办第九届 “同心乐”联谊会
-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召开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受邀在甘肃大剧院演出
- 深化改革 凝聚共识 砥砺奋进——体育教研部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 深圳市先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兰州大学捐赠两台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试验仪
- 多学科研究发现:热带牛科动物曾向北迁徙至青藏高原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