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2021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在兰州大学闭幕

2021-08-03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7月30日晚,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百度公司主办,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兰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甘肃省社会学会、《科学·经济·社会》杂志协办的“费孝通群学讲坛·社计未来”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2021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在兰州大学举行闭幕仪式,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公众号“社计未来”直播平台上进行全程同步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杨典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中心主任王国成研究员以及师资培训班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师资学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了这次闭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研究员在闭幕式上主持线上仪式。他致辞感谢了本次计算社会科学师资培训班的授课教师、助教的辛勤付出和各位学员的积极参与。吕鹏表示本次师资班的三个收获:一是学员们学习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前沿方法与研究技能,以机器学习为核心,针对社会科学家的需求,开展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包括理论、算法和实操演练;二是传播了新的研究思维方式,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为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方向;三是建立了一个研究潜力的青年学术共同体,期待今后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同时,吕鹏认为,师资班今后需要在课程梯度设置、性别均衡分布、计算社会科学教材编撰等方面加以改进。他对师资班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通过将社会情境与社会知识融入代码之中,促进高科技企业技术向善,推动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杨典研究员在线上进行致辞。他表示,此次师资班的举办正当其时,不仅切合当前研究热点,在公众传播领域也有很好的宣传效果。杨典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技术,改变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数字社会的兴起需要新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的需求也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与迭代。他认为,本次师资班一是多主体协同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兰州大学、百度公司等机构共同努力,保障了师资班顺利进行;二是师资力量强大,对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四是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聚焦机器学习,扩展学术领域,起到了培养计算社会科学师资力量的示范带头作用。杨典表示,希望此次师资班能够不断开枝散叶,促进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中心主任王国成研究员在现场发表致辞。他谈到自己初入计算社会科学领域时的酸甜苦辣、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对未来新生力量的鼓励。他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社会可不可以计算?如何计算?计算社会科学究竟可以计算什么?前两个问题已经在目前的研究中得到解决,因此学者们有必要对最后一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学者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研究重点,跳出思维门槛和传统学科思维框架。“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切入角度会为研究带来惊喜。王国成还分享了自己未来的研究视角:一是人在复杂决策时的临界决策,即从0到1的决策思路;二是复杂系统的群体涌现。借助大数据,通过对人群的长期记录与观察,进行计算社会科学研究。

随后,几位优秀学员分享了这次学术之旅后的感悟和启发。西安交通大学鲁肖麟博士首先发表感言。她认为在本次师资班中,各位学术前辈作为“前浪”加以引领,而学员们则背负着“前浪”殷切的期望和引领未来的重担。本次师资班启发了她对新社会形态的理论思考。机器学习的讲解和实操从方法角度将助力她的未来研究。她说,计算社会科学拥有前沿性,不管是思想理论层面还是技术应用层面都在推陈出新。在计算社会科学领域,有前辈的引领开拓,有中流砥柱“挑大梁”,也有青年才俊的不断涌现,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博士后王阳阳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考进行了阐释,引起会场里阵阵笑声。他将此次师资班老师的教学比喻为大师们传授计算社会科学武功秘籍,通过“屠龙术”的教学,帮助各位学员找到自己的“屠龙刀”。学习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后,需要大家自己去参悟研究视角与想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龙”。他认为在数字社会时代,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升级,社会学家不能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参与其中。此次师资班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得以窥探计算社会科学的巨大世界。

九江学院会计学院熊剑春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希望未来可以结合质性研究与机器学习,开启新的学术生涯。他提到自己在师资班中的收获:了解了社会科学领域如何使用大数据,在师资班中同其他学员展开的跨学科交流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灵感。

兰州大学李邑昕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他此次也负责助教工作,对课程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他说在师资班上见到各位专家教授有一种“追星”的感觉,而聆听精彩课程就如同“久旱逢甘霖”。此次课程使他意识到运用大数据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大势所趋。他希望能够向各位前辈学者一样,以青年一代的“社会学人”为主体,组建一个快速成长的计算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在前辈学者的指导下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线上班学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黄超老师就自己在五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与大家进行分享。他鼓励大家表扬自己,因为在假期中克服困难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和交流难能可贵。他希望大家可以借助本次学习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了解机器学习研究方法,重构社会科学研究。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思考能够为未来人类留下怎样的学术成果。传统社会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术边界非常清晰,但计算社会科学的边界很模糊。我们要不断学习,相互交流。他建议师资班的各位老师,在未来的课程教授中,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走上学术道路,所以需要兼顾实际工作使用环境。他希望计算社会科学知识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希望各位老师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能够发挥影响力。

范晓光研究员宣读了本次师资班二十位优秀学员的名单,由王国成研究员、唐远雄副教授、向静林副研究员和百度校园品牌部工作人员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师资班注册学员将会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和百度公司校园品牌部联合认证的结业证书。由向静林副研究员和唐远雄副教授在现场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教员团队的助教为保障本次师资班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中心执行主任王国成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陈心想教授、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传媒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龚为纲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贺力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刘河庆博士为优秀助教颁发证书。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范晓光研究员总结说:“这次师资班是一次创新之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组织形式都进行了全新探索。正是因为各位老师和学员的齐心协力,本次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才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计算社会科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新的起点上,突破传统学科的边界,为打造一个专业的学术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唐远雄副教授向本次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老师、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致谢。他说:“我们希望能将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一年又一年地举办下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他与在座学员表达了“十年之约”,希望参与本次师资培训班的学员未来可以成为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坚研究力量。

此次“费孝通群学讲坛·社计未来”——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从7月26日持续至7月30日,全程聚焦机器学习,讨论数字社会的前沿理论与定量研究方法,并进行大量的案例讲解与实操,旨在提高人文社科类人才的AI素养与技能,扩宽技术型人才的社科视野。计算社会科学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尝试,本次师资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性转变。此举也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推进新文科建设,把握社会科学发展前沿,推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为推动科技向善、平台治理作出兰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2021计算社会科学师资班在兰州大学闭幕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