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人民大学王燕教授应邀为文学院作网络学术讲座

2020-11-27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应兰大文学院邀请,11月2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燕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四大名著的早期海外传播”的线上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同胜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王燕教授以问题为导向,向同学们提出,“四大名著”在国内家喻户晓,但它们何时开始走向英语世界?又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西方读者面前?这些问题在汉学勃兴的今天饶有趣味且值得深究。王燕教授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现状作出了梳理与评述。她认为当代中西学者在进行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时,极易忽略海外西士的文献记载,而这也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不仅如此,来华西士创造或使用的某些文体概念如历史小说等,被学界沿用至今,这足以说明19世纪的相关西译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王燕教授以这批19世纪宝贵的外文文献中挖掘出的重要发现为基础,从文献保存、学术方法、研究格局、形象建构以及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为同学们逐一剖析和解读。王燕教授认为,此类研究需密切结合当时的英译文本和历史语境,探讨译者批评表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误读生成的文化机制。而在目前的研究背后还存在着更广阔的研究格局,“四大名著”的西传谱系问题即将成为一片亟待重建的文学场。她结合四大名著早期的英译史与评论史还原了19世纪四大名著西行的艰难历程,也令同学们认识到一位学者在世界各地搜寻、挖掘文献材料的初心与坚持。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同学们就李提摩太、亚瑟·韦利等二位西士在译介《西游记》时出现的意象处理方式的差异,和19世纪西士所采用的归化、异化策略及其效果等问题与王燕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张同胜教授将这种学术研究的范式与比较文学的流传学、渊源学进行比较,呼吁同学们重视文献尤其是海外文献的搜集和解读,因为新文献的发现,不但能够重新生产甚至可以改写文学史的知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人民大学王燕教授应邀为文学院作网络学术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