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复旦大学 > 新闻公告 >

第14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沪举行

2019-11-22 0 新闻公告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网

11月16至17日,第十四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杂志、出版社等单位的近240位嘉宾出席论坛。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先后致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教授王凤才主持。

陈志敏在致辞中指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就开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在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后,有力地促进了复旦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跨学科研究。近年来,复旦大学又探索出了一条由基地、哲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家单位共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新道路。他表示,此次论坛时值全国深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导向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中国经验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郝立新指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带领、组织下,形成了我国一道非常亮丽的“学术风景”和“学术见证”,学会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研究视野广。他认为,相较以往,本次年会研究论文主体性研究加强、批判性思考进一步凸显、研究视野领域持续扩大。他希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能够相互共振,相互促进,并期待着盛会能够圆满成功,换届选举顺利。

在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础上,陈学明强调,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切实有效利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此,他建议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展开比较分析;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获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资源;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走出“国门”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呼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本次论坛共分三场主题发言,十场分论坛。百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中青年学术骨干,及青年才俊在会上进行了热烈讨论。大会换届选举由陈学明主持。

闭幕式由选举产生的研究会新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教授张双利主持,新任会长吴晓明致闭幕辞,下届承办方代表、新任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韩秋红在闭幕式上发言,新任副会长王凤才作为论坛筹备组总负责人之一致答谢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14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沪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