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研究院邵志勇课题组发现CDC42和IQGAP响应胶质细胞促突触发育信号的通路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邵志勇课题组在胶质细胞调控突触发育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Glia promote synaptogenesis through an IQGAP PES-7 in C. elegans”为题,在线发表于《细胞通讯》(CELL REPORTS,VOLUME 30, ISSUE 8, P2629-2641, February 25, 2020) 杂志上。
突触连接是大脑信息处理的关键结构,其形成具有时空特异性,受到精确的调控。神经胶质细胞对突触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表达分泌因子和粘附分子促进或抑制突触的形成,从而调控突触的特异性。神经胶质细胞调控突触发育的功能从线虫到哺乳动物中都保守。
秀丽隐杆线虫的VCSC是类星形胶质细胞,不仅在胚胎发育时期通过分泌Netrin促进神经环(即大脑)突触形成,而且在孵化后还通过近距离的调控突触发育从而达到维持突触的空间特异性。然而,这种胚胎后对突触发育的调控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
邵志勇课题组利用VCSC发育异常的CIMA-1突变体,通过遗传筛选,分子生物学操纵和活体成像技术,发现VCSC胶质细胞能够激活神经元中的GTP酶CDC42。被激活的CDC42结合进化中保守的IQGAP/PES-7促进突触发育。通过功能域缺失分析,发现IQGAP/PES-7的肌动蛋白互作的CH域是IQGAP/PES-7发挥功能所必需的结构。同时,在体荧光成像表明IQGAP/PES-7调控突触位置的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组装。因此,我们揭示了CDC42-IQGAP/PES-7是神经元响应VCSC促突触发育的分子通路(见图)。
图注:线虫神经环中的类星形VCSC 胶质细胞(红)表达促突触发育信号,AIY神经元中(绿)的GTP酶CDC-42和IQ GTP酶激活蛋白(GAP)响应该信号,通过促进肌动蛋白纤维状集聚,从而促使突触前结构形成。
鉴于胶质细胞的促突触发育功能和CDC42-IQGAP通路在高等动物中的保守性,该发现对高等动物的突触发育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项研究成果主要由邵志勇课题组博士生董晓华和硕士生金姝含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0136-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脑科学研究院邵志勇课题组发现CDC42和IQGAP响应胶质细胞促突触发育信号的通路
相关推荐
- 脑科学研究院解云礼课题组在脑皮质发育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高分子科学系魏大程团队研发半导体性光刻胶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义乌巡展开幕
- 孙金云:战略学眼光下的新能源汽车较量
- 复旦大学保卫处开展“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 守护武汉,16名复旦上医人再出征!
- 田素华 李筱妍:货币政策需“精准滴灌”
- 李君如:在学习党史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复旦大学与剑桥大学推进交流,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第十三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
- 《觉醒年代》主创人员走进复旦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 宣讲团专家深入基层、走进师生!复旦大学全覆盖开展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他们集体备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
- 复旦-华为集成电路科研人才合作揭牌暨启动仪式举行
- 复旦大学三个新增本科专业获批设立
- 人类表型组研究王久存、金力团队研发预测我国平原地区居民高原习服能力的复合表型分析方法
- 《2018年度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 咬定目标再出发:复旦大学张远波及18项成果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