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肿瘤医院华国强、章真合作研究显示 肿瘤类器官具有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疗效的潜能
肿瘤精准治疗是未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目标是为每一位肿瘤患者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肿瘤精准治疗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高通量测序寻找可能的靶向药物的缺点是,受益患者所占比例过低,而且预测准确度低;其他临床前肿瘤模型,例如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TX),则因费用昂贵、成功率低和预测时间过长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些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技术有望克服以上诸多难题,为肿瘤患者精准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类器官(Organoid)是一种在体外基质胶3D支撑环境下培育而成的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该微器官与体内的真实器官无论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具有很大的相似度,能部分模拟来源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借助类器官的功能优点,研究人员可将其作为疾病的研究模型,并可用于患者的药物精准筛选和再生医学。对于类器官的认知,国内外也已经传出许多认同的声音,多个国际顶尖期刊曾报道肿瘤类器官与原位肿瘤一致,含有相同的基因突变谱,并通过基因测序和PDX小鼠肿瘤模型验证类器官,能够在体外预测药物敏感性。目前,多项国际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近日,附属肿瘤医院教授章真、放射医学研究所/附属肿瘤医院双聘研究员华国强合作,以局部晚期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证明了肿瘤类器官可以准确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11月21日,研究成果以“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predict chemoradiation responses of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干细胞》(Cell Stem Cell)。
据介绍,该研究为肿瘤转化医学研究。研究团队成功建立直肠癌活检标本肿瘤类器官生物样本库(96例),成功率达到85.7%。团队证明了肿瘤类器官在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志物表达(Ki67, CDX2, β-catenin, CK20 and CK-pan)、基因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突变(总突变负荷,突变类型和代表基因突变情况)层面能很好代表原位直肠癌组织。
随后,研究团队利用多种方法测试了直肠癌肿瘤类器官对放疗、5-Fu和CPT-11的敏感性,80例直肠癌类器官对X射线、5-Fu和CPT-11的敏感性具有很强异质性。截止发文,共获得了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其中7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了肿瘤退缩评分(Tumor Regression Grade, TRG),6例患者新辅助治疗达后完全临床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 cCR)。
研究团队分别分析了直肠癌类器官对放疗、5-Fu和CPT-11的敏感性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最后又对直肠癌类器官的综合敏感性(三种疗法的综合敏感性)与患者临床疗效进行了匹配分析。诊断试验表明,直肠癌类器官敏感性对患者临床疗效预测的准确度为84.43%,敏感度为78.01%,特异度为91.97%。
该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肿瘤类器官对放射治疗耐受,但对5-Fu或CPT-11敏感,患者最终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5-Fu或CPT-11治疗。因此利用肿瘤类器官筛选敏感药物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另外该研究还发现,17.5%的患者其肿瘤类器官对5-Fu耐受,但对CPT-11敏感。临床试验证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在5-Fu基础上添加CPT-11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为临床试验结论提供了实验依据,部分对5-Fu耐受的患者可能获益于CPT-11治疗。
该研究成功建立局部晚期直肠癌活检标本肿瘤类器官库,证明直肠癌类器官可很好代表原位肿瘤,首次大样本测试了直肠癌类器官对放疗、5-Fu和CPT-11的敏感性,首次对肿瘤类器官敏感性和患者临床疗效进行了诊断试验分析,最终成功证明肿瘤类器官可准确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本研究显示肿瘤类器官在预测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和肿瘤精准治疗上具有极大的潜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姚晔、杨立峰和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徐小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章真、华国强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tem.2019.10.0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附属肿瘤医院华国强、章真合作研究显示 肿瘤类器官具有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疗效的潜能
相关推荐
- 烈士纪念日,复旦大学党政领导焦扬、许宁生等与师生代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 科研速递:复旦大学11月科研成果一览
-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重走院士求学路,善医江西乡村行,复旦上医启动“红色行走”志愿医疗服务活动
- 复旦战“疫”青年讲述初心故事
- 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年度报告(2020)》发布
- 复旦男排荣获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南方赛区)冠军
- 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夏广林国际合作研究 成功研制出高能量密度双离子电池
- 复旦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复旦大学党校2020年第4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结业仪式举行
- 复旦大学基本完成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
- 共溯信仰之源,同品真理之甘!《共产党宣言》(纪念版)首发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光明日报》:三全育人我当先 服务师生我创优 报国成才我奋斗
- 高仁:培养建设者接班人
- 复旦大学与福建省签署省校人才合作备忘录
- 2019年,复旦大学表现怎么样?
- 市统战系统青年理论学习会“学真理 守初心”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
- 新时代的复旦女性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复旦第四届妇委会委员选举产生
- 复旦大学举行2021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暨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 第20金,乘风破浪!他们来信,感谢复旦什么?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