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系梅永丰教授课题组在功能薄膜三维卷曲构造方面取得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从传统的平面二维微纳结构转向立体的三维微纳结构。由各种材料构筑而成的三维微纳结构拥有更高的集成密度和平面结构无法实现的复杂功能。复旦大学梅永丰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狄增峰研究员课题组和东南大学邱腾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液滴嵌入的纳米薄膜剥离技术,实现了对纳米薄膜卷曲行为的精确控制和卷曲三维微纳结构的大规模制备。这一方法为三维微纳结构提供了一种简便、低成本、普适、可控的制备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droplet-guided intercalation and deterministic delamination towards intelligent rolling origami”为题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主要由胥博瑞博士,张馨缘本科生和田子傲副研究员合作完成,韩迪博士对该工作有重要贡献。
利用这一方法制备卷曲三维微纳结构的过程十分简单。仅需将一滴液体滴加在图形化沉积的多层纳米薄膜样品上,纳米薄膜便会在接触到液体的瞬间从基底剥离卷曲形成各种三维结构。而液体在样品表面的流动扩散会不断剥离每一个接触到的纳米薄膜,完成规模化的制备过程。通过不同的基底材料设计,这一方法成功应用于各种金属及氧化物体系的三维微纳结构的制备。为了实现对纳米薄膜卷曲行为的精确控制,研究团队利用与微操作系统相连接的毛细管控制样品表面的微液滴运动以精确设定液体与纳米薄膜的接触剥离点,使纳米薄膜摆脱了图形和材料的限制,能够沿着任意方向进行卷曲。结合纳米薄膜的图案设计,完成了各种复杂三维结构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了这一新颖的制备方式构筑不同材料的三维微纳结构,展示了其在气体传感、光学谐振腔、微纳马达及机器领域的应用潜力。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011-w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材料科学系梅永丰教授课题组在功能薄膜三维卷曲构造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推荐
- 咬定目标再出发:复旦大学张远波及18项成果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复旦大学2019年敬老节庆祝大会举行
- 日月光华,祝福!复旦大学,116岁生日快乐!
- “铭记一生党栽培”:一笔特殊党费背后的故事
- 复旦华为开启新一轮深度合作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
- 糖尿病“黎明现象”机制 妇产科医院丁国莲课题组联合研究成果登上《自然》主刊
- 跨越一千公里 沪、鄂医护这样“云庆”母亲节
- 复旦大学举办“章培恒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 上海市“四有”好教师、复旦教授陈尚君:言传身教,诠释时代“大先生”
- “讲鲜活的改革开放史,做历史的参与者!”这门“四史”课,与你我息息相关
- 复旦大学科研成果亮相第20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新时代@教育】四位复旦人分获“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上海教育功臣”
- 迎接建党百年,传承西迁精神!复旦上医原创院史话剧《我们的西迁》首演
- 卢宝荣:传承钟扬遗志 让“种子精神”厚植大地
- 持续五年!他在微信群无私答疑,救助数百位颅咽管肿瘤患儿
- 2021“礼赞上海社科大师”教师节特别活动启动
- 科研速递:复旦大学11月科研成果一览
- 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召开
- 《科学进展》杂志发表复旦大学丁琛、贺福初团队最新成果 研发精密解析染色质开放区域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工具包”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