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宝荣:传承钟扬遗志 让“种子精神”厚植大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以上的人口,这无疑已经是让世界瞩目的伟大壮举。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工作。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粮食安全挑战日益突显的背景下,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予以高度关注。会议确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推进种业发展,除了需要依靠高新科技和生物技术,还必须拥有自己的种质资源。如果没有原材料——种质资源,再“巧”的育种家也无法培育出优良的作物新品种。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生物体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包括优异的遗传物质。通常,种质资源是由特定的生物物种来承载,包括传统的地方品种、现代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物种。要发展和壮大种业,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种质资源。
“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时代楷模、我的同事钟扬教授的名言,体现了基因和种子在未来植物遗传改良中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他生前在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正是为此,他生前16年如一日,带着同事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行程50多万公里,在西藏高海拔地区收集种子和基因资源,并为西部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这就是钟扬的“种子精神”,它所象征的,不仅是作为物质财富的种子将自身的优良基因持续传承下去,也包括一代代人才“种子”,在科学追求和爱国情怀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钟扬不幸离世后,复旦大学与西藏大学传承“种子精神”,联合成立了“西藏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联合实验室”,合作共建生态学双一流学科。联合实验室继承钟扬遗志,将保护、研究和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种质资源多样性设定为合作共建的重要方向。目前,联合实验室正锁定西藏重要粮食作物和藏药种质资源,如青稞大麦和独一味,进行系统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同时,双方还利用科教援藏活动,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科学素养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相信被厚植大地、埋入时间的“种子精神”一定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作者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教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卢宝荣:传承钟扬遗志 让“种子精神”厚植大地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师生热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 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公布,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聚焦新型平台软件领域入选
- 《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新书发布
- 复旦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召开
- 复旦大学校园原创大师剧《谢希德》全新打造
- 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 陈同生家属一行来访复旦上医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 现代物理研究所
- 顾泠沅:用“零头布”,如何实现惊艳世界的“青浦实验”?秘密在这里!
- 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19年度工作汇报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 考生规模再创新高!考研首日,多图直击复旦大学考点
- 2021年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 致敬仁心 因爱共生 “陈春花知识实验室”向“一健康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 熊易寒: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乡村振兴能做些什么?
- 学校办联合党支部、总务处党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 姚凯:国有人才集团商业模式及其在长三角区域的发展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14位“白衣将士”向武汉再出发!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指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精准治疗方向
- 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宪”在进行时,复旦人在行动!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会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中外委员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