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龚新高院士:让兴趣成为科研最好的领路
在复旦大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新高领衔的有一支计算凝聚态研究团队,自2000年组建以来,龚新高院士已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他注重因材施教,让兴趣成为学生科研最好的领路人。来听本台记者刘康霞发来的报道。
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物理楼,龚新高院士办公室的门打开着,走进去一块大大的黑板引人注意,他经常就是在这个黑板前,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记者遇到了今年博士毕业的张奕林。
张奕林:“虽然龚老师的日程安排都很紧张,基本上他有时间我们都能找到他,他的办公室门都是开着的,我们随时都可以敲门进去。”
张奕林说,报考龚新高院士的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三的时候上了龚老师的计算物理学课,虽然每次作业都极富挑战,但欲罢不能:“最后一个大作业是液氦的模拟,去模拟这个氦原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这个题目我记得班上不是所有人都做出来的,我写了整整一个礼拜,写了4版程序,最后一版我写到凌晨,早上起来看,哇,成功了,没法抄作业,必须得自己去做,不然的话你根本就过不了这关。”
龚新高认为,科研工作面向未知,在课程教学上要“授人以渔”。每学年在给本科生的课程中,开放式作业布置5次以上,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并从中去找到学生思路中的闪光点,工作量可想而知。
龚新高:“主要以启发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我的考试题目基本上是要学生自己定义的这么考试题目,每个人交上的卷子有20%是一样的,都不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兴趣是科研最好的领路人”,每名研究生进入研究团队伊始,基于每位学生学术兴趣的不同,龚新高会个性化地为其定制课程学习和文献学习的培养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办公室的门一直打开着。
龚新高:“你对他的将来要负责,他叫你一声老师,你一定要根据他本身的一些兴趣,跟他有更多的一些交流,否则做不到这一点。”
在龚新高的心目中,合格的博士毕业生至少要在一个小的方向上比自己强。在学术上严谨细致,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也是他对学生们的要求。对于这一点,研究生四年级的徐永刚说到一件事: “我的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初稿里面有一些图表,先做了一个草稿出来给龚老师看,可能不太美观,龚老师做了一回我的美术老师,对我的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修改,非常严谨的态度。”
20年来,龚新高院士指导的毕业学生已超过40名,其中有14人已获得教授职位。龚新高说,探索永无止境,育人历久弥新:“我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数学、物理、材料,传递给学生是一个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能力。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比老师做得好,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国家的技术创新做一些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话匣子:龚新高院士:让兴趣成为科研最好的领路
相关推荐
- “复旦-维也纳战略合作伙伴周”活动顺利开幕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2021年“思想者论坛”圆满举办
- 复旦大学图书馆迎来建馆百年
- 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学习 复旦大学青年团员在行动
- 我与武汉!这些身边复旦人的“抗疫”故事,真的动人……①
-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公共卫生学院“信息无忧”实践队课题获三区疾控中心“点赞”
- 复旦学者二十六年接力耕耘 中国新闻史研究新添一项重大成果
- 黑龙江省与复旦大学在线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杨焄:唐音宋调里的江南群山
- 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才,第六届复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启动
- 校长许宁生召开人文社科专家座谈会,推动人文社科新一轮创新发展
- 复旦大学纪委赴云南省永平县开展学校定点扶贫工作专项调研
- 周谷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周谷城全集》首发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 首期儿科医生抗疫网络研讨会举行
- 用新思路编写《政治经济学通史》
- 汇八方涓流,襄教育事业,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举行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 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公卫中心张晓燕/Jun-O Jin团队发现大肠杆菌粘附素FimH蛋白作为佐剂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 复旦等六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听赵启正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思想历程与“软成果”
- 附属儿科医院周文浩/熊曼团队发现调控早期人脑发育的隐藏驱动因子SYTL3
- 复旦大学与卢森堡大学签署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