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者二十六年接力耕耘 中国新闻史研究新添一项重大成果
新闻中心讯 经过26年的努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立项、牵头、主编,姚福申、秦绍德两位教授担任副主编,全国近四十位学者通力协作完成的《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面世。9月21日,该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方汉奇、出席并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作者团队、部分高校新闻史研究专家、学校相关部处同志、新闻学院教师代表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代表出席活动。
首发式上,《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课题组副主编秦绍德教授报告了课题接力完成的过程。课题组主编宁树藩教授女儿宁晨云讲述了宁树藩教授晚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不断写作的感人故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出版社主要负责人作了动情的发言。首发式后,地方新闻史研究、编撰讨论会举行。
桐花万里求索路 新闻史学新突破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9月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集,共135.7万字。这是一部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的新闻史著作。它的内容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自1822年至2000年间近180年的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全过程,不少内容为第一次涉及。
“该书弥补了中国新闻史以往的不足,是一项极具开创意义的学术工程,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大收获。”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先生如是评价。
以往的新闻史著作较多注意了历史次序(纵向),这套《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着意表现同一时段不同地区新闻事业的演变(横向),努力把握时空的统一(纵与横的统一)。
周振鹤认为,和此前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史著作相比,《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首次将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于新闻史研究,考察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对新闻事业的综合影响,同时辨析不同时期的独特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二十六年磨一剑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史学建设迎来了春天。在八十年代新闻史研究初现繁荣的基础上,研究者们都在思考如何有新的突破。
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这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在各地区有很大差异性。有差异,就能比较。有比较方能接近对规律的认识。九十年代初,基于多年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科研的体会,宁树藩痛感“从横向上,从地区比较角度来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迄今尚无人系统进行”,遂领头向教育部申请科研立项。
正式立项后,宁树藩凭借着师生关系和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吸引了多位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省市新闻志的编写者和熟知历史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近40人的研究编写团队,齐心协力开始了攻坚的历程。没想到一干就是26年。
“人多干大事,从1993年到1998年,各地的初稿就形成了。但人多也带来初稿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统一体例,是团队一开始遇到的最大难点。”秦绍德说。为此,宁树藩、姚福申等用了13年功夫方完成了各省市概要的修订、补充、重写的工作。2011年至2018年进入了收官期。刚卸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从91岁的宁树藩手中接下任务,开始负责总论的统稿、重要段落修改、注释和出版前的所有工作。
历时26年,《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告完成。这一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研究编写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心血和深厚情感。年逾古稀的白润生、王绿萍、张鸿慰、张松之、王作舟教授专程从北京、昆明、成都、南宁、保定赶赴上海参加首发式,颤颤巍巍的他们要亲自迎接这个新生儿。
板凳甘坐十年冷 毕生向学是吾师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而这一项目所展现出的复旦人严谨治学、毕生向学的精神也同样宝贵。
“我和宁树藩教授相知相识逾60年,深知他是一位德、才、识兼备的新闻史学者。这部《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是他经营了20多年的传世之作。它的出版,将是对不久前逝世的这位长者的一个很好的纪念。”作为新闻史研究领域大家,方汉奇欣然为书作序,其中特别提到“他(宁树藩)是我十分尊敬的长者。”
从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方面教学研究工作起,宁树藩将毕生都献给了学术和新闻事业。1987年,秦绍德被宁树藩招为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上海近代新闻史。从此,宁老师“把治学当作生活习惯,始终对学术问道如赤子、寤寐思之”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做学问是可以下苦功的,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宁先生在学问背后的心态,他对学术的追求与名利无干,完全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之中,并以此为乐,于宁先生而言,治学过程更是一种享受。”秦绍德说。
在宁树藩提出写作《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的构想后,项目在1992年正式立项。当时,他已72岁高龄。这是宁树藩一生中最后一个学术项目。从撰写研究设想和提纲,到向研究者说明要求、统一思想,他全都亲力亲为。初稿甫成,并不满意的他和姚福申教授一起花了几年功夫逐章修改,有的部分几乎重写,无人涉及的省份更亲自操刀。分量最重的“总论述”,他领头撰稿,写得最多,并与其他撰稿者反复讨论,提出修改意见。退休有日期,学术研究却无终期。宁树藩连续研究、写作二十余年,从不间断,甚至在病危住进医院前,还审阅了总论的部分稿件,并写下片言只语。对此,秦绍德深感钦佩:“没有宁先生始终不渝的领跑,这场接力赛是很难跑到终点的。”
同时,正如姚福申、秦绍德在书的后记中所言,这本书也是宁树藩教授为首的整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研究实际上是一场接力赛,最早参加研究的一批资深教授、记者、 史学工作者跑了第一棒,此后年轻一些的接过第二棒、第三棒,最终接力跑跑到了终点。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出版了,跨越了26年,今天宁老师的愿望终于完成了。”秦绍德表示,“今天,我们举办这次首发式,除了是对宁老师的纪念,更是希望以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学子了解复旦学者这种不为名利、终生追求学术的精神。”
( 封面设计:何圣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学者二十六年接力耕耘 中国新闻史研究新添一项重大成果
相关推荐
- 上观新闻:这项重大战略支撑要在长三角率先构建共同体,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建言
- 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进行中,一起来看展览亮点!
- 复旦大学与多伦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 材料科学系梅永丰课题组报道新型仿生水黾的自驱动智能材料
- 携手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复旦青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复旦大学为迎接学生有序返校做好准备
- “云”端相聚,贡献澜湄六国青年力量!第五届澜湄青创赛线上举行
- 新闻学院第四届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一行调研复旦上医新学期开学工作
- 复旦大学102位国家科技奖获得者荣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
- “‘十四五’规划引领上海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安全与发展,2021年复旦暑期校领导班子务虚会举行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央第三指导组一行赴复旦大学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
- 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署考试豁免合作协议
- 张维为: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 我校喜获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 复旦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
- 校长许宁生一行调研文科楼用房情况
- 教育系统纪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召开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的化学学科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