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经典——从《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11月7日下午,方闻艺术与考古学术讲座第三十二讲“再现经典——从《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主讲嘉宾为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讲座由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张震主持,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赞助。
本次讲座是“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浙大站)”相关学术讲座第一场,金晓明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重要思考点出发,带领观众在讲座开端就意识到:“全面梳理优秀文化遗产,清晰了解整体状况,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那为什么大系项目最终与杭州结缘、由浙大担起?金老师指出两个因素:其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标志性项目,才能为构建中国艺术史的话语体系做出一流的贡献;其二,杭州是南宋故都,从宋画开始,保护和传播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2005年,“大系”的编纂出版率先从《宋画全集》开始。宋代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从创作主体看,翰林图画院画家、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工,创作了大量名垂画史的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从绘画本身发展状况看,宋代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分科格局,山水画、花鸟画、道释人物画各自发展,绘画技法高度完善和成熟;在画学理论上,宋代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绘画著述,与创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历史原因导致了古代书画的分散和失传,而宋元及以前的绘画又因为年代久远变得非常脆弱,这些都给保存、传播和研究这些珍贵遗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中国古代书画进行抢救性整理和集中式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宋画全集》和“大系”编纂的特色和意义是什么呢?金晓明作了如下介绍:
第一,编纂特色:主要体现在入编的全部作品图像版权通过了海内外260余家机构(海外约占55%)的正式授权;大多数作品按照目前最高技术标准重新拍摄;高精度高水准的制作印刷,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面貌。由于宋元及以前的作品存世数量稀少,尽量做到了应收尽收,并按照收藏区域或者收藏单位进行分卷,这也是与之后的明清两部全集以画史发展脉络、画家及风格类型分卷所不同的地方。
第二,学术影响:《宋画全集》和“大系”补充了以前学术界因为资料缺少对画史认识的一些不足,给艺术、历史和相关学科提供了高层次的研究平台。《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出版后已被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其中包括美国近30所著名大学图书馆。此外,20多家中央和专业媒体多年来的深度报道,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画全集》和“大系”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重大影响。
第三,文化意义:以《宋画全集》为代表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中国古代绘画或者更大范围说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研究,建立了全面、系统、准确的图像档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走出去建立了重要平台;解决了中国古代绘画作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二难问题。
第四,国际合作:《宋画全集》和“大系”项目所积累的与国际著名大学和博物馆的学术合作关系,为“大系”编纂及之后的浙大艺术学科在国际平台上展开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基于《宋画全集》编纂的坚实基础,其后“大系”的各部全集环环相扣、陆续展开:2011年《宋画全集》编纂后期,《元画全集》开始编纂;在编纂《元画全集》的同时,余下先秦汉唐、明、清三部全集初目和资源收集工作同步展开。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出版《宋画全集》(收录1100余件作品)、《元画全集》(收录605件作品)及《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大部分卷册,全部编纂工作将于2022年年底完成。
金晓明总结道:“作为图像和文献集成,作为开放的研究平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对于中国绘画、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研究,建立文化自信,已经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前瞻性和引领性。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大系’编纂的机构和专家学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属于大家,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再现经典——从《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相关推荐
-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2020年“二上”预算培训会精神
- 数字化,要重视公众体验
- 管理学院以“文化建设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 中俄首次在线暑期学校举行
- 浙江大学控股集团股权划转交接仪式举行
- 识得“庐山”真面目,浙大学者破解高熵合金强度与塑性兼得奥秘,成果刊登《自然》!
- 药学院陈忠教授课题组在药理学权威杂志《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发表特邀综述文章
- 中国城市蔓延指数(CUSI)发布会顺利召开
-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科研团队荣获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 叶升实验室解析人源α5β3 GABAA受体结构--浙江大学第一个以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得到的蛋白质原子分辨率结构
- 党史纪录电影《重生》浙江省高校巡映启动仪式在浙大举行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 浙大召开“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重要窗口)系列教材第二辑编写工作会
-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出炉
- 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 沈建新教授当选IEEE工业应用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 浙江大学表彰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
- 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暨“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展览开幕
- 浙江大学举行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