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大学 > 新闻公告 >

管理学院以“文化建设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2019-03-25 0 新闻公告 来源:浙江大学新闻网

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管理学院于2019年3月15日在校内率先召开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院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与研究生工作部等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

管理学院率先提出以“文化建设年”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学院,2017年,学院首次提出以“三好文化”为核心统领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三好老师”发展,打造“四个一流”。“三好”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好教师以应有之责任心上好每一堂课;好学者做负责任的研究,并将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首要成果;好员工以一流的管理做高质量的服务。“四个一流”是产出,即,一流成果、一流学生、一流服务和一流学科。围绕“三好四一流”,管理学院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的首要标准,并编制职员基本行为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学术道德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围绕理念,形成制度,巩固行为,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以“三好四一流”为主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人才为本、科研为基、服务为要,是管理学院对所有三好老师的基本要求。2017年,管理学院举办第一届“三好老师”评选,评选出首届好教师、好学者、好员工。评选吸引数千人参与,成为圈内现象级刷屏事件。以此为开端,历时一年半,学院分别围绕“好教师”“好学者”“好员工”,对从教学改革到学科规划、人才规划、科研国际化再到内部管理提升等议题进行专题研讨,理清学院的发展规划和思路。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教师如何认识最基本的底线以及师德师风问题是发展规划正确落地的基石。为从根本上夯实基础,管理学院将2019年定为“文化建设年”,将贯穿“三好文化”实现“四个一流”作为主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以制度文化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

 

坚持“以本为本”,围绕“三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管理学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立德树人与聘岗晋升充分挂钩,配合“三好老师”的激励政策,让上好每堂课成为底线,守住好教师的底线——以爱子之心和教师之责任心上好每一堂课。导师是研究生第一负责人,管理学院将导师招生与质量挂钩,将学生培养作为教师绩效指标,并创新性地提出导师组培养制,将培养一流人才视作做负责任研究的首要成果。对职员而言做好高质量管理,以身示教,才不愧是管理学院的员工。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制度将文化固化落地,管理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

 

以师生为本融师德师风建设于内部管理提升全过程

 

坚持全员育人,就是要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确保每一位教职工能在距离学生成长最近的地方起到关键作用,既能体现教师个体的言传身教,又能发挥协同合作的育人效应。为此,管理学院运行“平台+项目”的模式,形成跨部门协调制度,以“好员工”为指引,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内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推出社会工作“一张清单”,实行师生“最多跑一次”,构建“企业合作部”协同推进“与一流企业同行”,推行价值导向的考核激励制度,激发活力,明确责任,提高效率,盘活资源,确保每一位职员都能通过展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中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模仿对象。

 

以行为文化具现师德师风建设表现形式

 

围绕理念形成制度规范行为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记在心里,做在平时。围绕“三好四一流”管理学院将仪式型、沟通型、价值型和协同型文化活动规范化和长效化,以此由外向内固化师德师风建设。仪式型文化活动,奖先表优,加深模范带头作用;沟通型文化活动落实师德师风院长书记负责制;价值型文化活动贯穿教学、科研、服务,提供好服务、做出好研究、培养好学生;协同型文化活动协同全院,凝心聚力,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以行为文化为驱动,为进一步学习“三好老师”精神,发挥师德师风建设楷模带头作用,在首次师德师风建设大会暨文化年启动仪式上,学院特邀“好学者”代表郭斌与青年教师代表章重远现身说法,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管理学院,才是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学者有感恩,教师有情怀,行政有担当,服务有责任是所有教职工共同的倡议。围绕这一倡议,管理学院推出文化建设年系列重点活动,强调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作为全校第一个举办文化建设年的学院,管理学院有着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管理学院的雄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管理学院以“文化建设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