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身边”
志愿者们看到旅客行李多也会过去“搭把手”
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杨泓哲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加速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成为近期防疫工作的重点。为切实做好新国展集散点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团市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了志愿者到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开展现场服务。截至3月25日,志愿者服务时长3653小时,协助转运航班335次,旅客42413人。这其中就有一群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延期开学,他们在居家学习之余,收到抗疫前线新国展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毅然决然报名成为“国门志愿者”的一员。
“Hello,what can I do for you?(您好,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么?)”,3月25日,当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新国展集散点时,一进门就看到了右手边的“咨询处”,上边用中英双语写着“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的身边”。咨询处内外,几名穿着防护服的身影在忙碌着,他们的“装扮”和其他工作人员无异,只是胸前多了一个明显的志愿者logo,身后写着“志愿者”三个字,他们就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在“咨询处”工作,但这些志愿者们负责的可不只是中英文问询服务,有时候外籍人士填表,有需要沟通的地方,各省登记区的工作人员也会找过来,让志愿者们帮忙;有时候,旅客遇到行李丢失、不知如何转机、手机没电等问题,也会找志愿者寻求帮助。
小小咨询处只有15平方米,却被志愿者们收拾得井井有条。每位志愿者进门时都需要先消毒,屋内每隔一小时也会整体消毒。在后边的墙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赫然醒目,在这个特殊时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八字志愿服务精神。而在最里边的留言板上,写满了刚刚结束志愿服务任务的北二外同学说给北科同学的心里话:“召必应,战必回,保护国门的接力棒已经送到你们的手上,加油呀!”“定福庄为学院路加油!”“一定要做好防护,早日回家!”那一张张留言条贴成了“心形”,默默地传递着爱与鼓励。
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介绍,接到北京市关于选派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后,学校迅速组建防疫语言志愿服务工作专班,招募信息发布后,2小时内就组成了包括英语、日语、韩国语3个语种,来自学校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9个学院的3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同时选派3名带队教师,成为第一批前往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和新国展集散点进行现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平均年龄21岁,全部都是“95后”,其中“00后”8人,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占到77%。他们中有13名党员,还有18人曾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为了接好“翻译服务”这根“接力棒”,北京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选派2名校团委青年教师和28名来自材料、机械、自动化、计通、文法、外国语6个学院的大学生,组建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突击队,赴新国展入境旅客转运集散地进行服务保障工作。北科大团委书记苏栋告诉北青报记者,一开始有49个人报名,但最终选了30人,他们都是“95后”“00后”,也是清一色的“北京孩子”。
在这个时候奔赴一线,家长是否支持?北科大三学生敬树坤告诉北青报记者:“爸妈说既然你长大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事了,志愿服务,我们支持!”同样是大三学生,魏伊人的妈妈尽管一开始有“一百个不放心”,但在魏伊人的劝导下,也毅然同意女儿奔赴前线了,她说:“终于理解了新闻上说的,女儿临行前,母亲哭得稀里哗啦的心情了。”
志愿故事
既要做好“翻译员”又要做好“调节员”
“晚上6点上岗,12点半左右结束工作,翻译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我是第一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一整套装备穿好后,说话、行动都很困难,体力消耗很大。连续讲话后,会感到有些呼吸困难,要弯下腰来大口呼吸。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护目镜容易起雾。”3月12日凌晨1时10分,新国展防疫翻译志愿者张爽发来一段影像。半个小时前,张爽结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经消毒清洗后回到酒店休息。
张爽是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本科生,承担过多次国际会议的英语志愿翻译工作。和她一样,来自北二外的33名师生,自3月10日起,在新国展抗“疫”一线连续服务13天。3月22日,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前往昌平集中休整。“翻译二字,虽说不难,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没那么简单。”北二外大四学生王欣宇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国外旅客,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小麻烦:比如没有境内手机号、车票无故改签、订不上酒店等问题,这时候志愿者们就要变身“翻译员”,协助国外旅客解决困难。遇到特殊情况,又要变身“调节员”,花更多时间和旅客沟通,疏导旅客的不稳定情绪。
在北科大四学生杨泓哲看来,志愿者们要做的事情还有更多。在新国展,他看到过丢失行李的中年人、拿不动包裹的老年人,还有想找瓶装水的留学生和现场重新买票的外国人……在这些人的眼中,身穿白色防护服、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是“唯一的希望”。每当这时候,杨泓哲总会走到他们身边,帮他们一起搬二三十斤重的纸箱;把手机借给他们打电话;帮他们找饮水处;协助他们买最方便最快捷的机票……“我希望他们能感觉此刻的新国展是有温度的,而不是被疫情吓到。”杨泓哲说。在说这句话时,虽然杨泓哲的防护眼罩上弥漫着雾气,但北青报记者仍然可以透过眼罩看到他那弯成月牙一样的双眼:志愿者的微笑永远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原文链接:《北京青年报》(2020年3月29日第A05版)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身边”
- 上一篇:北京大学生“接力”守护国门
- 下一篇: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季 学校做后盾
相关推荐
- 习近平主席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传递温暖力量
- 爱国励志坚守 过好豁达人生
-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北科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校长杨仁树一行赴江苏省无锡市走访调研
- 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召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
-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我校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 校长杨仁树一行赴山东省日照市开展走访调研
- 学校举办冬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
- 4000余名北科大毕业生迎云端毕业典礼
- 退伍不褪色,是军人也是志愿者!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清廉讲堂”第二讲举行
-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 学校开展5?25心理园游会系列活动
- 兑现承诺!北京科技大学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
- 我校外籍教授Alberto Conejo出席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并受李克强总理接见
- 致北科大全体毕业生党员的倡议书
- 点滴汇聚辉煌 首都师生用行动告白祖国
- 学校领导带队走访慰问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
- 学校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百进千”烟台首场对接会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